恶魔毛人凤,在吴石案上用尽卑鄙手段,最后不忘要求行刑队用点射

1950年6月那个下午,台北马场町刑场枪声响起前,毛人凤下达了一个残忍的命令:对准心脏点射,务必确认死亡。

这个命令背后,藏着一个特务头子为保住权位而精心布下的陷阱。

隔墙为邻的暗中监视

1948年冬天,淮海战役的炮火还在远方轰鸣,南京城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毛人凤的住所与吴石的家只隔着一堵墙。

每天晚上,隔壁都会传来收音机的声音——那是新华社的广播。

吴石的儿子吴韶成常常帮父亲记录广播内容,这些细节全都落入了毛人凤的眼里。

按理说,这已经足够成为把柄。 一个参谋次长公开收听对方电台,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足以让人身败名裂。

毛人凤却选择了沉默,因为吴石动不得。

这个保定军校的"吴状元",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是辛亥革命元老,何应钦、叶剑英的同期同学,陈诚、白崇禧的座上宾。

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军中要职,这些人脉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谁碰谁倒霉。

毛人凤深知自己的处境,戴笠死后,保密局内部暗流涌动。

蒋经国一心要掌控情报系统,这让毛人凤成了最大的绊脚石。

要想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活下来,必须立一个大功。 功劳要大到让蒋介石父子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动他。

吴石就是那个最合适的目标。

毛人凤在日记里写:"内部必有高级人员。"这句话模糊不清,既像是怀疑,又像是期待。

从那时起,谷正文接到了秘密指令——全面监视吴石。

监视的范围不只是吴石本人,还有他的副官聂曦,他的夫人王碧奎,甚至他家里的佣人。

每一通电话、每一封信件、每一次外出,都有人在暗处记录。

这种监视持续了整整一年多。

毛人凤像只蛰伏的毒蛇,等待着猎物露出破绽。

吴石越是小心,毛人凤就越是耐心。

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时间站在了毛人凤这一边——随着局势的变化,蒋介石的猜忌越来越重,对内部的清洗也越来越狠。

机会终于来了。

设局诱供的狡诈手段

1950年初,保密局抓到了蔡孝乾,特务们在蔡孝乾的笔记本里发现了三个字:"吴次长"。

这三个字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毛人凤等待已久的大门。

毛人凤立刻向蒋介石报告,用词却极为谨慎。他说的是"怀疑",不是"确定"。

因为蔡孝乾在审讯中矢口否认认识吴石,仅凭一本笔记,根本扳不倒这个位高权重的参谋次长。

周至柔下了一道批示:先取证据,再办吴石。

这道批示给了毛人凤操作的空间。

他把案子交给了谷正文,这个从山西来的叛变者,以狠辣著称。

谷正文明白,直接审讯吴石行不通,必须从侧面突破。

突破口就是吴石的夫人王碧奎。

谷正文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他让妻子邀请王碧奎到家里做客,自己则以老部下的身份出现。

拉家常时,谷正文说起往事,声称当年在吴石手下当科员,多亏长官提拔才有今天,现在长官出了事,自己想尽力帮忙。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王碧奎完全没有防备,在闲聊中提到吴石与一位"朱小姐"见过几次面。

就是这句话,成了致命的线索。

毛人凤拿到口供后,立刻调动所有力量搜查吴石的住所。

他们找到了一张通行证的相关文书,上面有吴石的签字,内容是批准"朱小姐"前往舟山。

这张纸还不够,毛人凤亲自指示,使用美方提供的技术设备,将吴石的指纹"移植"到一些文件上,又安排人伪造了几份密电,制造出吴石与对方频繁联络的假象。

1950年3月的一个深夜,谷正文带人破门而入。

吴石试图吞服药,被特务李汉一扑倒抢救。

接下来的审讯更加残酷。

明德监狱的地下室里,竹签钉进指甲,辣椒水灌入喉咙,车轮战的审讯一轮接一轮。

吴石的左眼被打瞎,肋骨断了三根,整个人几乎脱了形。

可吴石始终一言不发。

毛人凤没料到这个文弱书生如此坚韧。他开始担心,万一审判时吴石翻供,所有精心布置的"证据"都会露出破绽。

必须想办法让案子尽快了结,不能给吴石任何喘息的机会。

暗中操控的审判过程

1950年4月,吴石案进入审判阶段。

周至柔签呈上报,组建了高规格的军事法庭。

审判长是战略顾问蒋鼎文,审判官是韩德勤和刘咏尧,都是军中元老。

这个阵容看起来公正严肃,实际上让毛人凤心里发虚,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吴石的老相识。

审讯持续了一个月。蒋鼎文几次提审吴石,发现案卷里的证据漏洞百出。

有些口供前后矛盾,有些物证来源不明,连关键证人蔡孝乾都说不清楚吴石的具体情况。

三位审判官商议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重判,免死。

理由很充分——证据不足以支持死刑判决。

按照法律程序,这个判决合情合理。

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联名上书,请求对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从宽处理。

这份呈文递到蒋介石案头时,毛人凤正在办公室里焦急等待。

他知道,吴石不能活, 吴石活着,意味着这个案子随时可能翻盘。

到那时,伪造证据、刑讯逼供的罪名会统统落到自己头上,而且没有吴石的人头,自己在蒋介石面前就立不了功。

毛人凤开始行动,他先找到保密局内部的几个心腹,让对方在蒋介石面前吹风。

内容很简单:三位审判官与吴石关系密切,有意包庇。

又安排人在军中散布消息,说吴石案涉及重大机密,如果从轻发落,会寒了忠臣的心。

最狠的一招,是直接给蒋介石写密信。

信里列举了大量所谓的"新证据",都是毛人凤编造或夸大的内容。

信的结尾写道:此案关乎台湾安危,若不严惩,人心将散。

蒋介石看完信后勃然大怒,把蒋鼎文叫到官邸,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说三位审判官糊涂,说吴石罪大恶极,说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却频频出现内鬼,必须杀一儆百。

最后一句话定了调:从严从速,立即执行。

蒋鼎文走出官邸时,脸色苍白。他明白,这个案子已经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政治需要。

吴石的命运在最高权力的干预下,变成了一枚棋子。

几天后,判决书下达: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死刑,立即执行。

毛人凤终于松了一口气。

刑场上的最后布置

1950年6月10日,马场町刑场,毛人凤没有亲自到场,却在办公室里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他把负责行刑的军官叫到面前,一字一句地说:"对准心脏点射,务必确认死亡,不允许出现任何意外。"

这个命令透着一股子狠劲。

点射,意味着不能随意开枪,必须瞄准要害部位。

确认死亡,意味着行刑后还要检查,确保人已经没了气息。

毛人凤甚至安排了摄影师,要求拍下行刑的全过程,照片要第一时间送到蒋介石案头。

枪声响起,吴石中了两枪,子弹击穿胸膛,连心脏都被打了出来。

朱枫、陈宝仓、聂曦也相继倒下。

特务们上前检查,确认四个人都已经没有呼吸,才向毛人凤报告。

毛人凤第二天一早就接到了电话。

蒋介石在电话里说:"事情办得好。"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毛人凤知道,自己赌对了。

吴石案成了毛人凤权力的巅峰,保密局改组为情报局,毛人凤升任局长,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拿到中将军衔的保密局长。

谷正文的薪水涨到每月800元,仅次于毛人凤的1000元,在整个系统里独一份。

可这种风光没能持续多久。

1955年,一场针对国际航班的爆炸行动失败,毛人凤的名字被国际舆论点名批评。

蒋经国趁机接手情报系统,毛人凤被彻底边缘化。

一年后,毛人凤因癌症去世,年仅58岁。

1973年,吴石被追认为烈士。那一年,距离马场町的枪声已经过去了23年。

当年在刑场上倒下的四个人,如今静静安睡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

汉白玉雕像矗立在那里,阳光洒下来,照在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的面容上。

他们的名字,终于可以被公开纪念。

毛人凤生前最得意的那个案子,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

那个"对准心脏点射"的命令,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参考资料:

《吴石舍命传递了哪些情报?又是如何被捕遇害的?》·澎湃新闻·2025年10月

《红色特工四烈士!"潜伏者"在台湾的悲壮结局》·观察者网·2025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历史   卑鄙   恶魔   手段   蒋介石   保密局   审判官   案子   刑场   证据   特务   正文   周至   次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