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军训叫"苦"要回家,这位母亲的做法刷爆了家长群!


这是一封来自一位母亲的信,也是千万家庭的教育启示录。

“妈,我真的受不了了,我要回家...”

电话那头,高一儿子小宇的声音带着哭腔,背景是嘈杂的军训场地。我的手紧紧握住话筒,心如刀绞。

这是小宇高中军训的第三天。在此之前,他是个活泼开朗的男孩,成绩优秀,只是体能稍弱。我和丈夫都以为军训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孩子会如此痛苦。

“再坚持一下好吗?”我本能地说出这句话,但电话那头的沉默让我意识到,这样的鼓励多么苍白无力。

那一夜,我失眠了。

01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得不会“吃苦”了?

第二天,我请了假,特意去了学校。站在训练场外,我看到一群穿着迷彩服的孩子在烈日下站军姿。其中一个小男孩脸色苍白,摇摇欲坠,但依然坚持着。

我找到了小宇的班主任李老师。她带我到了办公室,开口第一句话就让我意外:“您不是第一个来咨询军训问题的家长,这周已经有七八位家长来过了。”

李老师拿出手机,给我看了一段视频。那是去年军训时,一个男孩在结营仪式上的发言:“我曾经以为自己坚持不下来,但现在我很感激没有放弃的自己...”

“每年军训,都有学生叫苦叫累,甚至哭闹着要回家。”李老师微笑着说,“但这正是成长的第一步,不是吗?”

02 三个孩子的真实故事

李老师向我讲述了三个曾经也想放弃军训的学生的故事:

【故事一:从“小胖”到体育委员的逆袭】

两年前,王同学体重90公斤,军训第一天就中暑晕倒。他想放弃,但父母和教官商量后,允许他适当减少训练量,但不离开训练场。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孩子虽然不参加部分训练,却主动为同学们看管水壶、整理物资。军训结束后,他下定决心减肥锻炼,一年减了20公斤,现在已经是班里的体育委员。

【故事二:舞蹈女孩的转变】

刘同学有舞蹈基础,但受不了军训的枯燥和严格。她哭诉着要回家,父母差点就来接她走了。

班主任发现她的特长后,请她在休息时间教大家跳舞。这小小的认可改变了她的态度,她不仅完成了军训,还组织同学们在结营晚会上表演节目,获得了大奖。

【故事三:沉默少年的突破】

张同学性格内向,军训期间因为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三天没说过一句话。第四天,教官故意安排他当小队喊口号的人。

起初他声音小得像蚊子,但在战友们的鼓励下,他终于放开了嗓子。军训结束后,他虽然还是不算活泼,但已经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

03 实用指南:当孩子说“坚持不下去”时,我们可以做什么?

从那几个故事和李老师的建议中,我总结出了一套实用方法:

第一,共情而不是说教
当孩子诉苦时,不要说“别人都能坚持,你为什么不能”,而是说“听起来你真的很难受,妈妈知道你辛苦了”。

第二,了解真实情况
有时候孩子说“太累了”可能是身体不适、被批评感委屈或人际交往出了问题。我们需要细心分辨。

第三,与老师合作而非对抗
联系班主任时,不要说“我的孩子受不了了,我要接他回家”,而是说“老师您好,孩子似乎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可以怎么配合学校帮助他?”

第四,给孩子实用工具
我学会了教孩子一些缓解疲劳的方法:晚上用热水泡脚、睡前做拉伸运动、和室友聊聊天分散注意力...

第五,设定小目标
不要想着“还要坚持5天”,而是“我再坚持完今天上午”。完成小目标带来的成就感会支撑下一个阶段。

04 结局:小宇的转变

回到小宇的故事。

我没有立即接他回家,而是先去见了教官,了解到小宇主要是心理上的不适应。于是我和教官商量了一个办法:让小宇担任“后勤部长”,负责同学们的水壶和物资管理。

这个小小的职责给了小宇留下的理由。第二天,他打电话告诉我:“妈,同学们都说我水壶看管得好,还谢谢我呢。”声音里有了些许自豪。

第三天,他开始参与部分训练项目。第五天,他已经完全融入集体训练了。

军训结营那天,我和丈夫去看汇报表演。看着黝黑但精神抖擞的小宇正步走过主席台,我的眼眶湿润了。

晚上,小宇对我们说:“其实军训也没那么可怕,我甚至有点舍不得结束。”

05 更深层的思考:军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经历了这件事,我开始思考:军训的意义远不止于锻炼身体那么简单。

它是一次心理断奶:许多孩子第一次离开家过集体生活,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它是一次挫折教育: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困难,并学会克服它们。

它是一次团队融入:在共同吃苦中建立深厚的友谊,这是平时课堂难以获得的。

如果我们因为心疼孩子就轻易让他们放弃,可能就剥夺了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

06 给所有父母的建议

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青少年韧性和毅力的培养需要以下条件:

适当的挑战:任务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完全无法完成
安全的支持:知道无论结果如何,父母的爱不会改变
榜样的力量:看到他人如何面对困难并克服
及时的认可:每一个小进步都值得肯定和鼓励

军训恰恰提供了所有这些要素。

如今,小宇已经高三了。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还会拿军训开玩笑:“还记得那次你说死也要回家吗?最后不也挺过来了?”

他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继续埋头苦学。

教育的本质不是为孩子排除一切困难,而是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工具和勇气。那个在军训中哭着想回家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他长大了,学会了坚持,明白了自己的潜力远超想象。

这也许就是军训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本文系作者采访多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后撰写,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姓名为化名。愿每一个正在经历成长阵痛的孩子和父母,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一本【高中文言文】文言文+默写精准对标25新教材高中三年全国通用 ¥50.2 购买

【锁定锦绣读吧!用语文的显微镜,打捞生活深处的微光星尘,淬炼出震撼你心灵的成长力量——织就那幅照亮远方的,心之锦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育儿   军训   做法   家长   母亲   孩子   故事   教官   困难   父母   水壶   班主任   文言文   集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