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
日前,一篇由自媒体发布在网络的文章《上海老人疯抢!价格2.3万的保姆机器人》,引起热议。而据专家分析,文章描述的能为老年人提供多种照护服务的“钢铁保姆”,不过是自媒体的虚假宣传。
在这篇自媒体文章中,一款售价2.3万元的机器人被说成“能干家务、会聊天、还能急救”,每天花费才63元,不仅比请保姆划算得多,还没有保姆要辞职、要涨工资、有时候服务跟不上等麻烦事,并有诸多关于机器人照护老人如何细致、专业的描述。
这种在照护老人方面堪称“六边形战士”的“神器”,还真是“吹”出来的。据专家介绍,目前养老机器人可能在辅助照顾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还不能独立陪伴老年人。业内人士则提出,“该文章的部分描述噱头多于实际,与现实技术进展存在明显差距”,文中描述的“钢铁保姆”需要整合多种功能,但当前技术难以将它们整合进一个机器人;所谓的“钢铁保姆”和用户进行语言交流、情感感知,目前的AI技术也远远达不到;如果真有如此高精尖的机器人投入使用,也不会是2.3万元这样亲民的价格。
个别自媒体夸大其词,编造出如此离谱的“钢铁保姆”故事,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可能对机器人市场经营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平台应加强对这类自媒体文章的审核,从源头上防范谣言满天飞。而一旦这种造谣行为对市场经营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监管部门也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从另一个方面说,这样的文章能够引起一定范围的转发,并让一些人信以为真,也折射出当前社会对于“钢铁保姆”的实际需求。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家庭面临着养老难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说,能够拥有一位既能照顾日常生活、又能提供情感陪伴的“钢铁保姆”,无疑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理想方式。
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关键在于应用,在于深度融入人民生活。在老龄化趋势愈发显著的当下,研发、生产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照护服务的“钢铁保姆”,既能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也能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新高度。相关企业可敏锐捕捉这一市场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技术难题,让“钢铁保姆”从幻想走进现实、进入千家万户。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作用,为保姆机器人的研发生产提供政策措施上的引导和扶持。
总之,对个别自媒体的虚假宣传,我们必须坚决抵制;但对于社会对保姆机器人的现实需求,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下,未来“钢铁保姆”将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得力帮手、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