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凭栏
编辑| 凭栏
能够登上世界500强的企业,哪个不是业内的龙头,各行各业的企业当中,若是上榜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定非常好。
自从1995年开始更新前500强以来,这个榜单就成了全球商业领域的风向,而“冲进500强”也成了许多创业人的终极目标。
北京时间7月29日,美国《财富》更新了最新的世界500强排名,美国以138家继续领跑全球,日本也以38家的数量位于世界第3位。
第一次排名时,中国仅有3家,现在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又发展到什么状况呢?
这份榜单其实早在1954年就开始发表,只不过到了1995年才开始面向全球的公司进行排名,随着含金量越来越高,这份榜单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引用分析。
20世纪末,苏联面临解体危机,美国成功从争霸中胜出,这与美国国内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当时,美国共有151家企业上榜。
日本则是在美国的帮扶下迅速重建,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在当时还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他们的500强企业同样众多,仅落后美国2家,以149家位居第2名。
当时的中国则是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虽然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但还是没有太多代表企业,只有3家上榜。
等到1996年发布时,美国以156家继续领跑,而日本则是不变,仍是149家,中国这时候也增长了一家。
等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发展仍十分迅速,而日本则是有些后劲不足,2000年,美国登榜数量高达179家,而日本却下滑到了107家。
美国最巅峰的时候是在2002年,世界500强将近40%都是美国企业,一共有197家上榜,不过在这之后,美国500强企业数量也开始慢慢回落。
美国500强最多的2002年,中国也只有15家企业上榜,等到2005年,中国继续增长到18家,2008年,中国500强企业实现翻倍,直接来到了35家。
随着中国慢慢的融入到“世界圈子”当中后,大国优势开始展现,各行各业的人才层出不穷,到了2015年,中国500强企业达到106家。
中国近些年500强数量
之前能和美国掰掰手腕的日本却“消失不见”,从最初的149到107再到51,日本企业数量下滑的实在有些快。
等到2018年,中国企业再次实现增长,达到120家,而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仅剩下6家,超越美国就成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
中国美国500强数量对比
仅仅在1年之后,中国就成功超越了美国,2019年,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达到129家,而美国则只有121家。
之后中美陷入了榜首之争,近些年各有领先,而日本似乎已经被踢出了这项斗争,到2023年时,中国以高达142家企业领跑,不过之后又被美国反超了回去。
中美两国能够依据国内丰富的资源,甚至在一些方面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日本因为领土太小,高度依赖进出口贸易,全球经济发生一点小动荡就可能对日本的某些领域的企业给予重创。
像美元加息,直接导致了日元大跳水,外加日元贬值,日本早已失去了之前的发展优势,去年日本的GDP总量比2023年还要少,全球排名下滑至第四。
由于对外依赖性过强,导致他们在经济上主导性不足,承担风险能力也很弱,像三菱、铃木这些龙头企业也开始财务造假,日本国内企业发展环境也遭遇挑战。
加上像“排核污水”然后被其他国家拒绝“水产品”的行为,只能说是自己咎由自取。
根据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美国共上榜138家企业位居第一,而中国则是有130家企业上榜,是近6年当中数量最少的一年,而日本则是稳定在了40左右,有38家公司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单是中日美三个国家,在公司数量、营收和利润等方面上均占到了总量的60%以上。
今年的世界500强,有25家企业是重返榜单或是“全新面孔”,而这25家企业当中,有5家来自中国。
中国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已经稳居前二,但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短短30年的时间,中国从3家发展到今天的130家,发展速度可以用震惊来形容,而各企业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多。
近些年汽车行业表现的尤为突出,共有10家汽车领域的企业上榜,而比亚迪排在第91位,成功超越了排在第106位的特斯拉。
上榜的中国企业中包含了金融、零售、电信等15个领域,不过在高新技术企业的中,我们与美国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高技术领域无疑是现在各国的发展重心,包含半导体元器件、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上榜的34家高技术企业,美国几乎就占据一半,15家高技术企业平均营收就达到了1217亿元,而中国只拥有6家,平均营收为769亿美元。
高技术企业带来的利润越多,很大概率投入到研发工作中的资金相应也会增多,像苹果、微软、英伟达的利润均排在利润榜前十名,而中国只有中国工商银行一家进入利润榜前十。
根据榜单排名:
中国企业位居前20的只有4家企业,分别是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中国建筑集团,在前50名当中,中国也只有13家,密度还是不太够。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在增加高技术企业的数量和前50、100当中的密度,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能够完成“从大到强”的转变。
现在,全球大环境在美国的影响下并不是太稳定,加上对我们在高技术领域的制裁,未来中国还是会面临诸多挑战。
用这么短的时间能够做到如此成就,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可,中国也不会停下脚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在中国诞生。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