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发现:过午不食可改善血糖,以后可以不用吃晚饭了吗?

“咋还没到饭点?”56岁的王大爷望了眼墙上的钟,刚过午饭没多久就有点饿意。儿子刷到新闻兴奋地说:“爸,北京协和的医生发现,不吃晚饭血糖能改善,还有减肥效果呢!”王大爷半信半疑,“真不用吃晚饭了?那晚上饿了咋办?”家里氛围一时变得热络起来,老伴却皱起了眉,“听说有人长期不吃晚饭可出毛病的,你就不怕晚上心慌没劲儿?”


到底过午不食这种做法能否成为全民健康法宝?它科学吗?“以后不用吃晚饭”这事儿,真能放心照做?背后有什么健康隐患?答案远比表面复杂。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不吃晚饭真的有益健康,还是另有隐患?

过午不食:真能改善血糖?北京协和做了什么研究?

近年来,间歇性禁食的话题非常热门,尤其是所谓的“16:8”模式(每日进食窗口集中8小时,禁食16小时)被不少中老年朋友奉为养生“神器”。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团队近日在《自然·通讯》期刊发布了最新实验成果
他们针对90名健康成年人,分为三类进食时间:
早段组:6:00-15:00
中段组:11:00-20:00
随意组:不限进食时间
持续5周后,早段组(即过午不食)胰岛素抵抗下降、空腹血糖改善效果最明显,体重也下降更多
结论很明确:进食时间早,确实提升了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了基础血糖,对控制肥胖和一部分慢性代谢疾病有益

但,科学从来不止一面,这是否意味着人人都适合不吃晚饭?胰岛素、血糖、身体其他平衡……能否因这种饮食方式“皆大欢喜”?——悬念揭晓前,先看看国外的另一个视角。

饿肚子真能延寿?美国实验的启示与风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项发表于《Nature》的实验同样聚焦在间歇性禁食。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果蝇如果在午餐后到夜间禁食,寿命能延长,同时细胞老化速度也减慢。

但要注意,目前尚无大规模长期人体临床试验证据证明晚上不吃饭能延寿。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的权威专家也强调:长期晚上绝食,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心情抑郁、营养摄入不足,反而影响健康状态。

真相是,偶尔不吃晚饭对健康人群影响有限,但长期、“用力过猛”禁食,大概率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健康事件。那都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风险?

长期不吃晚饭,这5大健康隐患你不得不防

“晚上饿一顿,等于保健康?”很多人以为节约一餐没啥大不了,越“轻断食”越好,其实长期不吃晚饭,风险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早衰危险加大
长期能量摄入不足,体内自由基增多,肾上腺素异常分泌,皮肤失去光泽、皱纹增多。早前有女性模特为保持身材多年不碰主食,结果在35岁就出现脱发、牙齿松动、月经紊乱等早衰迹象,临床证明确实与营养摄入不足相关。

肠胃受伤,易生麻烦
长时间空腹(如间隔15-18小时不吃),胃酸、胆汁分泌减少,容易引发胃溃疡、胆结石、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调查发现,长期晚餐断顿的人肠道不适发生率提升12%以上

精神状态下滑
晚餐缺席,血糖持续走低,身体就会释放更多皮质醇来维持能量,这种激素会造成情绪低落、易焦虑,夜间失眠、疲乏感增加

营养结构失衡
三餐能量应占比约3:4:3,若晚饭总缺席,每日所需营养摄入明显减少,蛋白、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反弹性暴饮暴食风险更高,更容易偏向高糖、高脂肪食物,得不偿失。

增加肾脏负担,蛋白尿风险高
日本国立大学的研究证实,长期不吃晚饭的女性中,蛋白尿发生率上升到14%,肾脏代谢功能面临威胁。中老年人本已肾功能逐渐退化,更应警惕。

这些风险不是个例,国内外权威指南普遍不推荐常年“饿掉”晚饭来换健康,科学的饮食模式永远不能只看单一个数据表面。

晚餐到底该怎么吃?健康建议更靠谱

面对“过午不食”和“不吃晚饭”的潮流,医生们的共识是:
任何极端饮食不宜长期采用,尤其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更优选择是:
合理安排晚餐时间——建议于18:00-19:00之间完成;
分量不必过多——以一碗饭、一拳头蛋白+更多蔬菜为宜,清淡不油腻;
荤素搭配,优选低升糖、高纤维食物,改善餐后血糖波动;
特殊人群(糖尿病、肾病、胃肠疾病和工作时差人员)需个性化饮食处方,切勿盲目模仿断食。

实际上,健康的饮食习惯靠长期均衡、节制,而不是一顿不吃或某种流行饮食法的依赖。尤其中老年人,本就容易基础代谢降低、肠道消化减慢,保持餐餐有度、营养全面,才是根本之道。

结语

北京协和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过午不食在血糖控制上的潜在益处,但医学界并未建议全体“以后可以不用吃晚饭”。健康饮食应“因人而异”,不是一味极端地模仿热门方法。

健康就在每一天稳定的三餐中。与其饿肚子强撑,不如选择科学搭配、就餐守时,给自己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健康基础。晚餐吃得清淡适量、营养齐全,并不会影响你的减脂或控糖目标。

切记每个人的健康状态不同,具体能否采用此法请咨询专业医生。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进行个性化评估,切莫随意跟风模仿。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6:8轻断食,减肥又健康,但要选对时间!最新研究:“过午不食”才是关键,还能改善血糖》.梅斯医学.2023-07-03

《“睡前吃宵夜”和“饿肚子睡觉”,哪个危害更大?“16+8减肥法”到底靠不靠谱?》.科普中国.2022-10-06

《Nature重磅:间歇性禁食能够延长寿命,但前提是不要吃宵夜》.生物世界.2021-10-02

《饮食失调相关的肠道健康影响》.中华消化杂志.2022年10期

《中老年人饮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1年第12期

《人体能量代谢与膳食建议》.营养学报.2023年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养生   血糖   北京   发现   健康   晚饭   营养   饮食   风险   晚餐   延寿   间歇性   晚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