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收废品居然也能月入过万?
印象中,街头巷尾的废品站,灰头土脸,蜷缩在社会边角,被视为底层行业,上不了台面。
因为“脏乱差”,众人对其唯恐避之不及。
而00后的义乌小伙陈冬冬,却在废品回收这个看起来“不入流”的赛道里,愣是扒拉出一座“隐秘的金矿”,单日进账7000元,年入几十万。
21岁的陈冬冬进入废品回收这个行业,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家中从爷爷那一辈开始,就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到处收废品;父亲继承后拓展业务、开了一家废品打包站。
父亲深知这个行当经常被人看不起,常教育陈冬冬要努力学习。
事实也的确如此,到了陈冬冬这一代人,生长环境和老一辈早就大不一样。
他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因而嫌弃废品回收又脏又累,还被人看不起,做啥也比干这行强。
奈何陈冬冬真不是块学习的料,高中毕业后,他就离家闯荡社会。
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3个月,当过技术员做独立站、当过销售卖课、当过操盘手运营互联网产品,后来也尝试了开网店,但均以失败告终。
都说少时不知天高地厚,只有撞过南墙,才从混沌走向觉醒。
四处碰壁的陈冬冬,看着兜里省吃俭用存下的几千块钱,深知要以此启动创业,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想找父母借钱创业,可想起父母埋在废品堆里操劳的身影,借钱的话还是说不出口。
他心灰意冷回到家中。
就在对未来感到迷茫时,他留意到了自家打包站的暴利密码:
40元/公斤收进来的废铜,分拣后转手能卖出44元/公斤,利润达10%,而且其中混杂的不锈钢和铝合金利润更高。
惊人的利润,抹去了陈冬冬心中的傲慢与偏见。他靠着一杆秤和一颗敢拼的心,开始了废品创业之路。
他主动钻研《中国再生金属报价表》,在手机上随时记录不同品类的价格波动;
他还钻研《废金属精分方案》,用更科学、更精细的分拣管理,将自家打包站的毛利率直接提升了18%。
陈冬冬这才摸到了行业的门道:废品回收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而是隐藏着巨大商机的再生资源产业。
陈冬冬从祖辈父辈手中继承了行业经验和稳定客源,很快便掌握了废品回收的精髓。
“做废品,摆车是个大学问。”
“做生意跟做人一样,人做好了生意自然就来了。”
“验货一定要认真,要不然吃亏都是自己。”
家族积累了几十年的生意经,成为启动陈冬冬创业之路的第一把钥匙。
可正当他小有成就、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同行的价格战打得陈冬冬措手不及。
义乌当地有2000多家废品回收站,其中90%是家庭作坊,当地的价格战简直卷到天花板。
陈冬冬有次在外收废品,出价1000多元,居然有个同行出价4000多元,无奈之下空车而回。
激烈的价格战,让行业的整体利润变得微薄,家里的废品回收站面临货源波动大,人工成本高等一系列挑战,陈冬冬对此一筹莫展。
既然传统线下渠道受挫,他便把目光转向线上互联网渠道。
受家族经商氛围的影响,陈冬冬从小就爱倒腾副业,小学做QQ卡盟业务,初中做微商,高中做电商。
所以陈冬冬从一开始做新媒体,就占有信息优势。
废品回收行业作为社会的边角料,一直鲜有人知,家族中也是“传男不传女”,因而,外行很难摸到其中门道。
他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分拣流程及行业内幕知识,迅速出圈,吸引客户主动合作。
同时,陈冬冬也在短视频平台发现:买家卖家常常不在同一个地区,但又有想要出手的货物,怎么办?
问题隐藏着需求,而需求创造流量。
陈冬冬开始用手机视频记录自家收废品日常、定期分享行业知识,打造互联网经济下的废品回收新人设。
随着个人IP流量增大,陈冬冬在短视频平台收获了大量关注和粉丝,还收到评论区粉丝的废料订单。
如今,新媒体带给陈冬冬的被动订单已占月收入的15%,他的废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
陈冬冬靠着“3 年入行,5年懂行,10年称王”的死磕精神,结合互联网,硬是在同行的价格战中撕开一条生路。
目前,陈冬冬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回收平台,自己作为中间人提供买卖信息,方便整合卖家买家资源。
巧用互联网信息差,挖开认知断层里的金矿,打造一个又一个流量高地,这个04后小伙已深谙此道。
陈冬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证明给所有人看:他收的不是破烂,而是未被发掘的价值,是绿色未来的种子。
正如他在视频里说的:“这些废品里藏着自由的形状,每个被遗弃的物件都有着重生的价值。”
如今在双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废品回收行业被赋予了无限广阔的未来价值。
相关部门发布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将达5万亿。
同时,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每天产出的废品还在不断增加。
但放眼全球,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回收率普遍达80%~90%,而我国主要品种回收率低于60%,且产业链附加值较低。
巨大的行业发展潜力,在互联网“信息平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让越来越多的“陈冬冬”们嗅到了“收破烂”的商机。
如今在抖音“收废品创业”话题播放量已超7.8亿。
手机app上门收废品、无人机收废品、旧电池拆出黄金、AI机器人智能分拣。
废品收购行业正在摆脱传统的“低端劳动密集型”标签,乘着科技的快车道,向“高附加值技术驱动”转型。
去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央企的主营业务居然是“收废品”。
中国资环集团入局,更是说明这个行业成为了新的黄金赛道。
这不仅是产业升级,更是在激发全民绿色觉醒、参与减碳行动。
当每一颗废料都被精准分解、循环激活,我们终将明白:这世界没有废品,只有放错位置的生存之道。
废品回收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而是由科技和绿色驱动的下一个风口。
-END-
参考资料:
1、封面新闻:《单日进账7000元,04后小伙在废品堆里挖出一条黄金赛道》
2、术数学习:《04小伙靠废收废品月入过万》
3、前瞻网:《2024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前景分析,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3.5万亿元》
作者:铭靖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