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消失”多年的清华才女武亦姝,证实了董卿当年没说错

一位戴眼镜、穿汉服的16岁少女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吟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时,全场掌声如雷。

她叫武亦姝,一名普通的上海高中生,却以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横扫百人团,创下317分的赛事纪录。

主持人董卿赞叹:“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而八年后的今天,当这位“国民才女”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发现她的选择竟与董卿当年那句“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不谋而合。

武亦姝的成名像一场文化风暴。在飞花令环节,她面对北大硕士陈更和百人团选手,从容不迫地连诵《将进酒》中带“酒”字的诗句,最终夺下第二季总冠军。

在宣布他夺得冠军时,武亦姝面色平常,连一丝微笑也没有显露出来,而其他参赛选手不论名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当时摄像师将镜头对准他,想要捕捉到冠军的喜悦,但不论从任何角度看,冠军本人都是极为冷静的。

所谓“失之淡然,得之坦然”,大抵就是这样。

但更让人意外的是她的“急流勇退”——拒绝千万级商业合作,关闭手机,回到复旦附中继续学业。甚至放弃北大保送名额,以613分(上海高考总分660分)考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这种冷静源于家庭教育的底色。父亲是知名律师,母亲是美术教师,但他们从未强迫女儿学习。

相反,全家坚持了12年的“下午四点半关机”规则:下班后父母放下手机,陪伴阅读。父亲切菜时会配合《木兰辞》节奏敲击砧板,母亲将《春江花月夜》制成九宫格图卡让她联想记忆。

这种浸润式教育,让武亦姝在初中阶段就获得上海市作文大赛冠军,为日后爆发埋下伏笔。

假如没有这样的家长,才女未来走向何方,就不能预料了。

教科书里有《伤仲永》的故事,主人公方仲永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的结局,与他的父母不无关系,可见在教育当中,家庭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

进入清华后,武亦姝刻意“消失”在公众视野。她婉拒所有媒体采访,唯一一次引发讨论是校园卡丢失后,同学们在失物招领平台惊呼“原来神仙姐姐就在身边”。

但低调背后是持续积累:她的毕业论文《北宋儿童诗里的自然教育》答辩时,竟提着一筐梧桐叶请评委嗅闻,感受古人笔下的季节流转,最终获得A+评分。

更令人惊讶的是她的职业选择。当多数清华毕业生涌向金融、科技领域时,武亦姝拒绝了海外名校offer,跨专业攻读儿童文学硕士。对此争议,她淡淡回应:“中国每年出版4万种童书,原创诗歌类不到1%。我想试试。”

武亦姝的转型绝非一时兴起。她发现传统古诗教学常因晦涩难懂让孩子失去兴趣,于是独创“唐诗拼图法”:将诗句拆解成每页20字的片段,让孩子像玩拼图一样重组诗词。例如《静夜思》被拆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配以水墨动画讲解。

她的首部绘本《给孩子的二十首月亮》初版仅印8000册,却因北京一所幼儿园引入课堂后,被孩子们争相抢购,七次加印至30万册。

随后出版的《诗园里的星星》半年内售出15万册,码洋破千万,甚至推出日文版附赠“唐诗飞行棋”。这些作品被教育部纳入推荐书目,一半版税捐赠偏远山区,建立了12个“诗词角”。

武亦姝的选择引发过热议:“清华才女写童书是否大材小用?”但数据给出了反驳:她的作品带动童书市场诗歌类销量增长47%,其主编的《给孩子的博物诗》覆盖600所中小学。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她打破了社会对名校毕业生的单一期待——成功不必局限于高薪职业,也可以是“把月光装进孩子的口袋”。

这一切印证了董卿当年的判断。武亦姝父母从未灌输“必须成才”的压力,而是用身教代替说教:父亲深夜整理案卷时总不忘旁放一本《诗经》,母亲批改作业后习惯临摹《兰亭序》。

这种氛围下,武亦姝将自律内化为生命节奏:中学时代78本错题集,高考前真题反复演练7遍,至今保持晨读古诗的习惯。

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每当他做研究结束十分劳累时,总会拉上一曲,对他来说,拉琴并不会导致劳累,反而是一种很好的休息,他曾谈到死亡,说,死亡就意味着再也不能拉小提琴。

对于武亦姝来说,古诗就是她的“小提琴”,读诗就是休息,每天辛勤工作需要充分的休息,当然也就需要每天读书。

当人们追问“如何培养下一个武亦姝”时,或许该重温她父亲的话:“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每个孩子的天赋不一样,没有必要“雕刻”,而假如能够“唤醒”,那么不论孩子走向何方,都一定会成才,所谓“行行出状元”大概就是如此。

武亦姝的成长轨迹,本质上是一场家庭教育的胜利——父母用陪伴代替催促,用兴趣引导代替功利目标,最终让她拥有选择人生的底气。

如今,24岁的武亦姝在北京六环外租住40平米小屋,窗外是一片空地。她笑称“这里方便看月亮”,继续创作着让孩童触摸诗词温度的绘本。

她的存在本身,已成对这个浮躁时代的温柔提醒:真正的才情从不喧嚣,它只在寂静处生长,然后照亮更多人的路。

参考信源:

被董卿夸赞的清华才女武亦姝,她夺冠的背后,靠的是侥幸吗?——咸宁新闻网 2023-09-0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娱乐   清华   才女   当年   事实   多年   父母   诗词   古诗   父亲   冠军   孩子   母亲   春江花月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