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倒闭6万家!利润暴跌2.36亿,中产“白月光”为啥没人买单了?

话说钢琴这玩意儿,在不少中产家里曾经是标配,客厅里一摆,立马显出点文化味儿。结果呢,这几年突然就没人搭理了。光是过去三年,全国钢琴相关的琴行和培训店就倒了六万多家,珠江钢琴这样的老大去年直接亏了2.36亿,营收腰斩。海伦钢琴也跟着栽跟头,连续几年亏钱。

这中产眼里的“白月光”到底咋回事儿?不是说学琴能加分、能出人头地吗?现在家长们为啥一窝蜂地退班卖琴?其实啊,这背后是政策变了、人口结构变了、经济环境也变了,一堆事儿叠加起来,让整个行业从火爆到冰点,就跟过山车似的。

钢琴热从奥运火种烧到全民卷

钢琴在中国火起来的事儿,得从头说起。早些年,钢琴就是高端玩意儿,国外品牌占大头,国内人买得起的不多。转折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郎朗和一个小女孩儿一块儿弹《星光》,那画面一播出,全国家长眼睛都亮了。觉得学琴不光优雅,还能上大舞台。

紧接着,教育部出政策,钢琴考级到9级以上,在有些地方中考能加10分。这下子,鸡娃热潮就起来了。中产家庭一看,这不就是投资吗?花钱买琴、上课,换来分数,值!

从那以后,钢琴市场就跟坐了火箭。2017年是中国钢琴的巅峰,一年卖出40万台,是美国的13倍,每天平均1000台下线。培训班更火,一节课两三百块还抢不着名额。

珠江钢琴那年市值破百亿,海伦钢琴营收4.7亿,门店开得到处都是,一二线城市商圈里,钢琴专卖店跟快餐店似的常见。全国琴童从2000年的不到1000万,蹿到2017年的4000万。入门琴几千到一两万,中高端三五万,国外顶级品牌更贵。

银行还推“钢琴贷”,分期买3万的琴,家长们蜂拥而上。珠江钢琴2012年上市,当年产销13万架,全球份额超25%。海伦钢琴紧跟着上深交所,成为民营钢琴第一股。资本一进来,行业黄金时代就来了,工厂加班加点,供应链全线拉满。

这热潮不是凭空来的。中产家庭那时候经济宽裕,觉得孩子学琴是加分项,还能培养气质。政策红利一刺激,需求爆棚。数据显示,2018年前,中国出生人口稳定在一千六百万左右,最高近一千八百万,这些孩子正好赶上4到6岁的黄金学琴期。

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琴行库存飞转。整个产业链从生产到销售到教学,都赚得盆满钵满。话说回来,这火烧得太猛,也埋下了隐患。家长多半是为分数和面子,不是真爱音乐。钢琴从乐器,变成了升学工具。结果呢,一旦工具不管用,热乎劲儿就散了。

加分没了双减来,家长直呼卷不动

政策这东西,说变就变。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文,逐步取消体育艺术类中考加分项目。钢琴9级加分没了,家长们瞬间清醒。之前咬牙花钱,现在一算账,觉得不值。

培训班生源立马掉队,琴行咨询量腰斩。2019到2021年,行业年均倒闭两万家琴行,每天近60家关门。总计三年六万家,这数字听着都心凉。

更狠的是2022年的双减政策。校外培训严管,艺术类也跟着受波及。钢琴培训虽不是学科班,但课时费高、强度大,也被家长砍掉。报名人数从巅峰的成百上千,滑到个位数。

机构老板们急了,降价到60块一节,甚至99元四节课,还是没人来。退费纠纷一堆,欠款滚雪球。有些店加盟费投50万,巅峰年入80万,结果政策一出,全赔光,还倒欠十来万。

出生率下降是另一个大杀器。2023年中国新生儿才954万,比巅峰少800多万。学琴得从小抓,最好4到6岁,现在这批潜在生源没了。钢琴销量从2018年的35.6万台,缩水超70%,2024年预计跌破10万台警戒线。

中国乐器协会估,2024年超7000家门店倒闭。家长们现在务实了,以前中产收入稳,敢卷。现在经济下行,收入预期差,消费紧缩。钢琴是大件,非必需品,一台上万,搁客厅还占地方。

加分没了,就成鸡肋。麦可思报告说,音乐表演专业就业难,工资低岗位少,失业率高。家长一看,学琴出路窄,还不如编程或街舞实用。00后妈妈们分享,孩子哭着学三年,换成街舞后开心多了。

二手市场更惨。2023年挂牌量增300%,价格跌到原价1/10。珠江118M2从2.3万变2000到3000,急售的喊800。成交率不足5%,卖家吐槽运费比售价高。

客厅里高价琴变杂物架,家长后悔当初冲动买。话说,这热潮结束得快,本质是功利驱动。一旦分数诱惑没了,中产选择理性消费,转向高效技能。钢琴从刚需变兴趣,市场自然冷清。

巨头业绩腰斩,多元化求生记

企业端更直接挨刀。珠江钢琴2024年营收6.77亿,同比降39.97%,净亏2.36亿,同比暴跌4108%。前身是广州珠江钢琴厂,靠出口起家,现在主业遇冷。原因?需求弱、库存压顶、成本升。

全球经济下行,教培监管紧,教育装备采购变。存货12.98亿,周转天数拉长,减值准备大增。海伦钢琴更惨,2022到2024营收从3.79亿滑到1.59亿,连续三年亏钱。

2023亏0.79亿,2024亏0.98亿,两年累亏1.77亿。立式钢琴销量从2022的1.5万台降到2024的不足1万。员工减半,裁员近50%。创始人陈海伦套现5.48亿离场,公司易主全拓卓戴。

为什么这么惨?钢琴销量断崖,2023年新琴不好卖,二手更难脱手。平台数据显示,挂牌多成交少,卖家自嘲比卖废铁难。培训是终端重灾区,双减后机构崩塌,合作方全线亏。珠江和海伦都靠中低端立式琴吃饭,这块儿最受冲击。高端三角琴出口还稳点,但整体拖后腿。

行业从2020下半年转弱,疫情加剧,库存积压。珠江计提减值多,海伦销量下滑46%。话说,企业巨头也扛不住,说明问题根深。以前靠政策红利和中产卷,现在红利没了,卷不动了。

多元化是条出路。珠江投2亿搞文旅,景区放琴台,融演出。海伦推智能乐器,自动演奏电鼓,线上直播卖。2025一季度,海伦亏2443万,但营收降32%,还在优化供应链。

珠江产能闲置60%,转产配件。行业调整期,专家说向好趋势没变,但得升级。发力高端,与演艺结合,适老产品也行。话说,这求生记听着苦,但也现实。钢琴不能只靠学童,得拓宽玩法。

高端不愁卖,理性消费新玩法

不是全凉透。高端市场稳如老狗。施坦威中国从2016年的0.46亿刀,涨到2021年的1.17亿,年增20%。2021年中国占钢琴部门28.7%,全球第二大市场。

施坦威单台百万起,卖给富裕阶层,当奢侈品陈列。沙发爱马仕、拖鞋迪奥的家里,两台施坦威摆走廊,调试师上门调弦。富裕消费升级,钢琴变身份标签,社交价值高,不为考级,就为生活品质。

这对比中低端,高端为什么稳?中产为分数买,低端琴卷不动。高净值人群真爱音乐,或炫富,政策影响小。施坦威冲IPO时,强调中国潜力。2022年销售额5.38亿刀,净利5900万,年复合83.9%。郎朗系列联名,线上京东卖,独奏家97%选它。

行业整体销量8.5万台,但高端份额升。专家说,钢琴市场冷静了,没彻底凉。教育焦虑还在,从艺术考级转编程、智能设备。家长“不能输起跑线”,但挑性价比高的。

这变迁折射中国家庭教育大转变。从功利到理性,中产消费理念变了。钢琴从白月光变摆件,但高端圈子还热。未来?低端洗牌,高端升级,智能融合。出生率低是硬伤,但出口和文旅能补。

珠江海伦得咬牙转型,不然真扛不住。总的,这事儿接地气:以前卷分数,现在卷未来。钢琴热结束了,但音乐没凉,家长们醒了,企业得跟上。行业调整痛,但痛完也许更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财经   中产   买单   利润   白月光   钢琴   海伦   珠江   加分   中国   政策   销量   家长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