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稀土还没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浓缩铀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7月,一个让华盛顿背后一凉的数据悄悄出炉:

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对美国的浓缩铀出口暴跌六成以上!

就在稀土战还没打完时,中国悄悄又关上一扇门——这次不是稀土,而是比稀土更要命的“浓缩铀”。

美国70%的核燃料要靠进口,而俄罗斯的份额又即将禁运……连着“两道门”一关,美国核电系统这下真的悬了。

刚“撕完稀土”,美国又被“卡铀脖子”

2025年7月初,美国能源高层还在为稀土问题焦头烂额,稀土磁铁价格被中方牢牢压住,国产矿厂商在军方补贴下苦苦支撑。

这头还在跟稀土“较劲”,那头就被浓缩铀当头一棒。

7月7日,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引用美国统计局的数据核算。

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对美出口的浓缩铀总额仅为1.185亿美元,同比骤减六成以上。

而这不是个小问题——美国目前70%的核反应堆燃料依赖进口,且其中有近三成来自俄罗斯。

而俄罗斯,受制于2024年拜登政府签署的法案,其最迟到2028年就要退出美国浓缩铀市场。

提到“浓缩铀”,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核武器、辐射、电影里的黑色箱子。

但其实,这玩意儿跟你我生活的距离,比想象中近得多。

简单来说,铀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和海水中。

而我们常说的“铀矿”,指的就是其中富含铀-238和铀-235的矿石。

问题在这儿——天然铀中的铀-235含量只有0.7%左右,而要用在核反应堆或核武器上,至少得把它“提纯”到3%-90%的浓度不等。

这个“提纯”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浓缩铀。

3%-5%的低浓度铀,主要用于发电站反应堆;

19.5%左右的中浓度铀(也叫HALEU),用于新一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90%以上的高浓度铀,才是用在核武器上的。

所以,浓缩铀的核心意义,是把“原材料”变成“燃料”或“炸药”。

问题来了:这个浓缩过程不是谁都能做的。

浓缩铀的制备,需要超高速离心机、气体扩散设备、氟化学处理、精准物理控制——技术门槛极高,投资巨大,且极易引发国际安全警觉。

截至目前,全球真正拥有完整商业化浓缩能力的国家,不超过10个。

其中,全球超过50%的浓缩铀产能,掌握在中国、俄罗斯手中,且这两国都曾是美国浓缩铀的重要进口国。

“四倍核能”宣言,难逃断炊命运?

从技术上讲,核电是一种“战略性能源”,而浓缩铀就是核电的“粮食”。

2024年,美国核电贡献全美18%的电力;到2050年,美国甚至想把这个数字翻四倍,装机目标达到400吉瓦。

听起来宏伟,但现实是——理想走在了前头,燃料却已经“掉链子”。

核电不是风电、光伏,建一座核电站至少需要10年以上规划与审批周期,而核燃料的稳定性、安全性、来源可靠性,是前提中的前提。

问题是,美方每年核反应堆燃料的70%来自国外,仅有不到三成能靠本土支撑,而美国本土的浓缩能力已几乎“名存实亡”。

目前美国只有一座商业化浓缩铀厂,位于新墨西哥州,但归Urenco所有。

也就是说,美国连自己的核心铀加工设施,都交到了外资手中。

故而,高风险依赖之下,浓缩铀的每一吨变化,都足以影响美国核电系统的“心跳”。

但由于俄乌冲突,美国的强势介入,俄罗斯与美国贸易也基本中断,到2028年浓缩铀市场也将全部关闭。

而与中国,2025年特朗普刚回白宫就搞起对华贸易战,两国贸易急剧减少,浓缩铀对美出口同比减少了六成以上。

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打出“资源管控牌”。

在此之前,美国在稀土问题上早已碰了钉子。

2024年起,中国加强对稀土出口的审查机制,并限制某些稀土金属对外出口许可,引发美方强烈反应。

2025年7月,五角大楼不得不出资4亿美元购买美国稀土企业MP材料的优先股,试图扶植其成为“对抗中国的稀土新星”。

然而,中国在稀土上的优势,是几十年的发展努力,不是一个MP就能打破的。

而这一次,“门”不仅是锁上了资源,更锁住了美国未来几十年核电发展的关键——高纯度浓缩铀(HALEU)。

随着下一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崛起,美国未来核电站将越来越多使用HALEU燃料,其浓度达19.5%。

但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和俄罗斯具备商业化生产这种高纯度燃料的能力。

换句话说,中国这一“暴跌六成”的背后,是对未来核电战略供应链的精确“提前清零”。

若稀土是一场产业竞争战,那浓缩铀就是一场能源战略战。

这一次,中国出手的不是边缘,而是中心。

美方自废武功,浓缩体系几近崩塌

事实上,美国并非一开始就被“卡脖子”。

在冷战高峰期,美国凭借“曼哈顿计划”打下的技术基础,一度是全球最大的浓缩铀大国。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每年能生产2000万到4500万磅铀精矿,自给自足不在话下。

当时,美国甚至为全世界核电站提供过一半以上的浓缩铀。

苏联解体后,美国又主导推行了“兆吨换兆瓦”计划,大量从俄方回收退役核弹头所转化的低浓铀作为民用核电燃料。

然而,这项计划的副作用,是逐步让美国“失去了造铀的能力”。

1998年,美国政府将浓缩铀业务私有化,成立了“美国浓缩铀公司”(USEC),从此开启所谓“市场化改革”。

然而,这家企业在核电站难以与天然气竞争、福岛事故导致行业低迷的多重冲击下,于2014年破产。

此后,美国唯一一座商业化浓缩铀厂也关停。

原有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供应链断裂,行业生态全面崩塌。

目前唯一还具备少量高纯度浓铀生产能力的,是从USEC重组而来的Centrus Energy公司。

但该公司2023年才刚刚成功试产出“第一桶”20公斤级的HALEU样品,离真正投产还有极大距离。

公司CEO韦克斯勒直言:

“我们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完整的核燃料循环能力——不开采、不转化、不浓缩。我们完全依赖他人。”

所以,在浓缩铀问题上,不是美方不能干,而是过去30年,他们自己砍掉了根。

从稀土到铀,从磁铁到反应堆,中国“关门”的不是某种资源,而是一扇控制未来的技术之门。

而美国想再打开它,恐怕不是靠资本、靠盟友、靠行政命令就能做到的。

“命门”已现,后手在哪?

或许,真正的比拼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美国浓缩铀公司提交自愿破产申请,伍浩松,国外核新闻,2014-04-25,期刊

全球浓缩铀供求失衡中国面临新机遇,谢文、池雪丰,中国核工业,2016-07-30,期刊

美国智库为发展本国浓缩铀工业提出政策建议,郭志锋,国外核新闻,2014-04-25,期刊

中国对美浓缩铀出口同比暴跌六成以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07-0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财经   浓缩铀   稀土   中国   美国   核电   俄罗斯   燃料   反应堆   核电站   核反应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