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轨迹始终与国家战略、民生福祉紧密相连。2025 年 10 月,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明确提出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并将其系统性融入 “保障和改善民生” 框架,这一表述标志着我国房地产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从 “住有所居” 的民生底线到 “高质量发展” 的品质追求,政策导向的深刻转变不仅回应了时代需求,更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行业转型产生深远影响,关乎每个家庭的居住品质与未来预期。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内涵的系统性升级,其定位已从单一的民生保障或经济刺激工具,跃升为与促进消费、扩大投资、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协同联动的关键环节。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适应市场变化与民生需求的必然选择。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首次跌破 10 万亿元,2025 年前 9 个月销售额同比仍下降 7.9%,持续四年多的市场深度调整,印证了 “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 旧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与此同时,居民住房需求已从 “有没有” 的数量满足转向 “好不好” 的品质追求,家庭小型化、老龄化等人口结构变化更催生了多元化居住需求,这些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从民生维度看,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其最直接的体现是让人民群众住上 “好房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好房子” 需具备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核心特质,并非特指 “大房子”“贵房子”,而是通过优质设计、施工、材料与服务解决居住痛点。2025 年 5 月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新国标,将住宅层高提升至不低于 3 米,要求 4 层以上建筑加装电梯,楼板隔音标准提高 10 分贝,14 项品质升级直接回应了群众对居住舒适度的迫切需求。
更具深意的是,高质量发展覆盖新房建设与存量改造两大领域:在新房市场强化品质标准,在存量市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 期间全国已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24 万多个,惠及 1.1 亿居民,让存量住房用户共享发展成果。这种全生命周期的品质提升,本质上是将住房保障从 “兜底性供给” 升级为 “品质化保障”。
在经济层面,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为内需扩张与结构优化注入新动能。作为 9 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房地产的转型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升级:“好房子” 建设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提供广阔空间,仅绿色建筑领域就可撬动建材、节能、智能设备等产业发展;城市更新行动更展现出稳投资、扩内需的综合效用,“十五五” 规划《建议》中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的表述,预示其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住房已回归居住属性与大宗消费品本质,住房消费能有效带动装饰装修、家具家电等关联消费,形成 “住房消费 — 产业升级 — 就业增加” 的良性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同时,“人、房、地、钱” 要素联动新机制的建立,通过精准匹配人口需求与住房供给,避免资源浪费,让房地产投资更具效率与可持续性。
对行业而言,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发展模式的根本性重塑,推动房企从 “规模竞赛” 转向 “价值竞争”。过去依赖土地红利与财务杠杆的扩张路径已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产品力、科技力与服务力的比拼。在供给端,市场结构从 “增量主导” 转向 “存量优化 + 精准补位”:一方面通过城中村改造盘活存量资源,另一方面针对新市民、年轻人等群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十四五” 期间已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 1100 多万套,形成 “商品住房 + 保障住房” 的多元供给体系。在运营端,行业从 “建房卖房” 向 “管房服务” 延伸,智慧物业、社区养老、便民服务等增值功能的引入,让住房从 “物理空间” 升级为 “生活场景”。这种转型虽伴随阵痛,却能推动行业淘汰低效产能,培育出一批注重品质与服务的优质企业,为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区域协同发展则为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空间载体与实施路径。全会提出的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房地产市场打破 “城市单打独斗” 格局,形成 “核心引领 + 城乡互补” 的发展格局。在核心城市群与都市圈,人口与产业的集聚效应带动需求从 “刚需” 向 “改善型”“品质型” 升级,催生产城融合社区、职住平衡项目等新场景;数据显示,全国 19 个城市群承载 75% 人口、贡献 85% GDP,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城乡融合领域,房地产资源向县域、乡镇延伸,乡村旅居、康养地产等特色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盘活更拓宽了住房供给空间。这种差异化发展策略,既避免了一二线城市过度拥挤,又激活了下沉市场潜力,实现区域房地产发展的均衡与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始终坚守 “民生为本、市场为辅” 的平衡原则,在强化民生属性的同时保持市场活力。政策层面通过两大举措实现平衡:在民生端,精准识别保障对象,优化保障性住房申请分配机制,确保新市民、低收入群体 “住有所居”;在市场端,遏制投机性需求维护房价稳定,同时通过优化信贷政策、简化交易流程等支持合理改善需求,畅通二手房置换链条。这种平衡既避免了市场失灵导致的民生短板,也防止了行政过度干预抑制市场活力,为房地产市场构建起 “民生有保障、市场有活力” 的良性生态。
从 “住有所居” 到 “住有宜居”,中央四中全会提出的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一场关乎空间品质、经济结构与社会公平的系统性变革。它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经济转型提供了稳定器,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随着 “十五五” 规划的实施,在 “好房子” 标准落地、城市更新推进、要素机制完善等政策合力下,房地产将真正实现 “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 的目标,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支撑。这既是国家战略的深远考量,更是关乎每个家庭居住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其意义正如全会所彰显的 ——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