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之后,日本国内拉起了条幅。
1938年日本一小学毕业纪念册中照片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了20世纪最为惨烈的大地震,数秒之内,房屋尽毁,14万人的生命付之一炬。
这时,与它“一衣带水”的中国在第一时间给予了巨大的帮助。
中国民间的老百姓全都积极地捐钱捐物,北洋政府更是送去了诸多物资。他们拨款20万银元援助日本,还派商船运去粮食和药品,同时还邀请红十字会赴日帮助......
慢慢地,震后的日本国恢复了元气,可是8年后,农夫与蛇的故事却上演了。
1931年,日本侵略者故意制造事端,以鲸吞东三省的方式来“报答”中国人民的恩情。
1937年12月1日,日军总指挥部下达了第8号令,要兵分三路,攻占我南京城。得此消息,我中国军队誓死抵抗,在疏散民众的时候,他们还特意将生活在南京的日本侨民集中起来,统一护送到南京火车站,让其离开,原因就是怕愤怒的南京市民伤害到他们。
然而,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却对我们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展开了长达6个星期的屠戮。最可恶的是,他们还将俘虏的中国军人集中到一起,赶——尽——杀——绝!
而此时的日本国内却一片欢腾。
听说,为了支持这场战争,当时有上百万的日本妇女去下南洋挣钱,甚至还有人甘愿去当慰安妇以激励士气。
听说,他们的百姓当时积极捐钱捐物,有的妻子还为了能让自己的丈夫安心上战场,选择了自杀。
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听说,而是事实。
日本民间的旧日记为我们揭开了真相。
当年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
佐藤清是当时日本的一名普通职员,他亲眼看到了南京沦陷后日本街头的景象,并悉数写进了自己的日记。
佐藤清在日记里写道:“大街上全是欢呼声,直至深夜。慰问团的人更是奔走呼吁,让人们纷纷凑钱给前线的士兵买慰问品。我虽没有扛起枪上战场,但也跟着街坊邻居一起去了车站,为军用列车上的士兵们递饭团,预祝他们‘凯旋’。那个时候,眼里只盼望着‘日本取胜’,从来没有想过那胜利的背后,都是中国百姓的生命......”
东史郎写道:“1937年9月,自己只有19岁,要出征中国了,站在欢送的人群里既紧张又兴奋。母亲和姐姐来送我,她们赠了一把精美的刀给我,叮嘱我好好用它,后来这把刀的刀口卷刃了......”
《乡土战史》,是一名日本人所著,书里记录的全是日军侵华期间,日本国内许多村镇上的战争事谊。例如:
1941年,日本某村。
当年的日本小学生
新一轮征兵开始了,村里选拔出刚长成的青年,全村都来欢送他们上战场,他们的母亲更是提前求得了“必胜符”,临行时塞到儿子手里。
他们中间也有正在恋爱的,女孩子都来送别自己的未婚夫。她们的脸上没有不舍,全是“骄傲和喜悦”,分开时都大声喊道:“我等你,等你带着勋章回来!”
这些人都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战争,更没有亲手夺去中国人的生命,然而,他们的欢呼与期待,却成了侵略者最大的底气。
日军攻陷南京以后,竟收到了其国内小学生写来的“慰问信”,内容都被日军少佐木佐木久记录于自己的日记中。
日记的日期标注为1938年1月7日,澄子13岁,它写的信比较长,内容都是夸赞,对日军“攻克南京城”激动不已。
淑子只有9岁,它的信内容简短,着重说道:“南京陷落,可喜可贺!”
时隔几天,木佐木久又陆续收到了日本学生寄来的“慰问信”
日本小学毕业照
如果说,这些都不足以证明历史,要有图有真相的话,那么当日本1938年一所小学的毕业纪念照曝光后,一个时代的罪孽便赤裸裸地展现了出来。
照片中,即将小学毕业的日本孩子们集中排在一起,每个孩子的手里都拿着一面太阳旗,正中间拉起了一条醒目的条幅,那是他们照这张照片的焦点。
关于条幅上的那几个大字,看着就让人生恨,所以不在文中展现。
天理昭彰,它们居然敢拉这样的条幅来纪念毕业,那可是30万人的生命!
从这些照片,也让我们终于知道,日军侵略中国是从它们的底层民众开始的,那时的日本普通人,才是当年战争的推动者,其中有那些缝制千人针的女人,有那些捐出所有零花钱的孩子,有那些兴高采烈购买国债的人......
正被日军拖走的中国少女
客观地回望这段历史,并非想要延续这段仇恨,而是让后世国人认清真相,不要被假象所蒙蔽。不论时间过去多久,我们都没有资格替先烈和先辈们原谅。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内容素材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