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兄弟姐妹长大后就不亲了?反目成仇背后的原因,一点都不冤

文/兰妈谈育儿

心理咨询室门内,有一个妈妈带着小儿子去向医生咨询大儿子的问题

医生听着妈妈激动地说大儿子身上问题,忍不住提醒说:“您要不把小儿子安排到隔壁房玩会,要不就先回家,等到有时间了再单独来咨询,这样当着弟弟的面去说哥哥这不好、那有问题,这不是给小儿子内心也留下了心理阴影吗”

妈妈听后,当时来了一句“没事,他还小,根本就不懂,哪能听得懂这些呀”

没想到,儿子蹭过来说了一句:“我哥就是这样的,一点出息都没有”

讲真的,这就是父母教育的失职之处,一开始就没有建立正确的榜样,弟弟不尊重哥哥、看不起哥哥,那后续又谈何兄弟感情呢

还有一些家长,问他为什么生二胎,给出的答案居然是:“老大废了,就只能生个小号继续练”

而事实却是,家里的长子长女权威都立不住了,老二、老三,甚至你生的老四、老五,也都会跟着一块学的

特别是很多家庭存在的“大带小”、和“大让小”,一句“你是哥哥姐姐,就应该照顾弟弟妹妹、什么东西也让着弟弟妹妹,要不然要你干什么,你以为当大的那么好当的呀’,其实就是在拉仇恨

不管家里面父母是出于什么目的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但这种话确实是给老大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首先,老大会不服气,会觉得“凭什么,我凭什么要照顾弟弟妹妹,让着弟弟妹妹”

•其次,老大还是不服气,如果只是因为“当大的”就一定要委曲求全,那他们宁愿不要这个长子长女的身份

•最后,老大会产生极强的仇视心理,把自己的不顺、不平、还有不公的人生,全部都记恨在弟弟妹妹的身上,也总觉得是弟弟妹妹抢走了原本属于他的人生

而说到这里,一个扎心的真相就显现了:兄弟姐妹之间能反目成仇,全是爹妈干出来的事

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就好不了,反目成仇的原因归咎在父母身上,也是一点都不冤:

01

心理上“偏弱小”

嘴上总说:“老二现在困难,不容易”

有句话说得好:“谁用情太深,谁就输了”

事实上,在成长的家庭环境当中也是“谁越懂事,谁就输了”

有个同事,是家里面的长子,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诫他:“你是哥哥,你要好好保护妹妹,妹妹有需要、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第一时间伸出手帮助”

于是,哥哥就成了妹妹随喊随到的免费长工

小时候不想背书包,就把书包丢给哥哥,自己和朋友成群结伴地边玩边回家,小时候犯了错怕被爸爸妈妈知道挨批评,也是直接喊哥哥来当替罪羔羊

哥哥不愿意,妹妹就会威胁说:“如果你不帮我,那我就告诉爸爸妈妈说你欺负我,看你到时候怎么收场”

没办法,哥哥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妥协,心里面对这个喜欢闯祸的妹妹,其实是很烦、很头疼的

只不过是父母看到妹妹是女孩子、又是家里的小妹,就自然而然地偏向弱小,总觉得吃亏的那个人,永远是妹妹、不可能是哥哥

...

后来,哥哥妹妹都出社会,也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家庭和工作,妹妹总是会三番五次找哥哥借钱,而每次也都是只借不还

时间久了,哥哥只出钱、不回本的窘迫,也导致他的家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首先,妻子得知情况后心里不舒服,两个人经常会有吵不完的架

其次,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哥哥也有遇到困难急需用钱的时候,当开口找妹妹要钱时矛盾就出来了

妹妹不开心,家里父母得知后也责怪哥哥:“妹妹现在困难得跟什么似的,你当哥哥的,有能力帮帮忙也是应该的”

一瞬间,哥哥被气得有种想“断亲”的冲动

用他的话来说也是:

“谁不困难?谁都困难,可困难是拿在嘴上说说就解决了吗?遇到困难也总想着压榨亲人来度过难关吗?现在挣钱本来就不容易,如果兄弟姐妹关系好的结果就是靠借钱维持着,那我宁愿不走这门亲戚了,我也有我的家要过、也有我自己的责任需要承担”

听完这些话,不难理解为什么网上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断亲”了,这其实也是活得通透的一次重生

特别是过去都是在为别人而活委屈自己的,当付出得不到对应的情绪和情感回应时,剩下的自然是能远离就尽快远离的自我治愈了

02

经济上“偏嘴甜”

谁嘴巴甜,就把钱大把花在谁身上

有人说,兄弟姐妹之间哪有那么多的仇?不过是小孩子家家闹情绪罢了

事实上,千万不要小看父母偏心给子女们造成的内心伤害了,一旦曾经被狠狠地伤害过了,那将来就会形成难以治愈的内心伤疤

有个亲戚,已经36岁了,可至今还是单身光棍

在弟弟儿子已经快小学毕业的对比影响下,很多亲朋好友都忧心忡忡,四处给他张罗着能相亲结婚的对象

可当我们在问及结婚需要的条件时,他却语出惊人地说:“我妈说了,只要是个女的就行,哪怕带着几个孩子的也能接受”

看着满脸憨厚老实的模样,我忍不住提醒他:“结婚可不是为了传宗接代,是关乎着一辈子的幸福大事”

可没想到,他继续告诉我:“恐怕连带孩子的,都不愿意和我结婚了,我现在已经没有底气去谈什么结婚了”

原来,他之所以有如此悲观的心理,主要是他的积蓄、还有父母的积蓄,都被弟弟拿去挥霍干净了

至于家里的两套房,一套房卖了抵债,另一套房随时也会朝不保夕

身边认识他们的人,一提起他们家,得知家里弟弟负债一百多万后,都吓得纷纷远离,似乎靠近了下一秒就会陷入被借钱的尴尬处境

而父母呢,身心俱惫的情况下,再提起大儿子谈对象的事,竟然也直接开始了摆烂,甚至还当着儿子的面说:“管他的,有命讨到媳妇自然更好,没有那个命,就打光棍一辈子吧”

讲真的,这或许是无奈中的无奈话,但对于大儿子来说如何平衡,心理又岂会好受呢

私底下,我也曾偷偷问他“怎么不多留些心眼,弟弟欠那么多钱,即便你再能干活也爱莫能助了”

他回答说;“没办法,谁让弟弟有一张能说会道的甜嘴巴,把爸妈总是哄得一愣一愣的,我如果不拿钱出来帮忙,他们就会骂我不念手足情”

...

话聊到这里已经不能再继续了,继续下去只能更戳人痛楚,特别是那看上去就满眼空洞的自卑,想来就是将来回忆起来就无法释怀的心理伤疤了

03

做人上“偏自己”

老大面前说老二、老二面前说老大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兰妈发现了一个道理:

谁都不愿意做坏人,不管是父母和子女,还是亲戚朋友,一旦遇到有损自身形象的,那多数都会想办法甩锅洗白

认识一个远嫁的姑娘,她的人生,简直是经历着一幕又一幕的戏剧化剧情

好不容易熬过了带娃的苦、辅导女儿作业的崩溃,本以为自此就好运常在、霉运走开了

可没想到,经历了十年的婚姻,最后竟然成了小姑子、和公婆眼里的共同“敌人”

怎么回事呢?事情还要从小姑子一家经常借钱开始说起

远嫁姑娘作为长嫂,刚开始也是有钱就和丈夫尽量拿出来,可当他们发现小姑一家就是典型的“享受型”人格,自己明明穿金戴银却还要不停地体现需要借钱的穷苦时,他们坚持“救急不救穷”这句话

姑嫂的矛盾,大概就从这里埋下了伏笔

后来,丈夫意外得知父母的积蓄都被自己妹妹和妹夫借走了,只是出于好心提醒过父母:“有钱还是尽量存在自己手里,将来需要用钱的时候也方便一些”

紧接着,就出现了比较戏剧性的一幕

父母们,当着儿子的面,大概是想明白一些道理后,总是在背后抱怨说:“不知道你的妹妹和妹夫究竟干些什么,常年都在借钱”

可当着女儿的面,大概又怕得罪人,就转头把儿子提议让他们把钱存手里的话悉数讲了出来

于是,第二大矛盾也出现了

明明是亲兄妹,大家见面之后似乎也极其陌生,妹妹妹夫不给长兄长嫂打招呼,长兄也记气不理他们

然而,最搞笑戏剧的一幕,还是最后把矛盾和问题总结为“嫂子怂恿的”

...

听完这件事,能理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能理解远嫁姑娘心中的苦楚和委屈

但最后经过分析和总结后,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性都希望自己博个好名声,也不希望得罪人,以至于在面对无法解决和应付的事情突然袭击时,潜意识就喜欢内心戏多,把问题推卸到平时容易产生误解的人身上

所以,任何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于信任和尊重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也是一样,不管是老大、老二,还是老三、老四,不需要你做到不偏不倚的公平公正,只需要对每个孩子都做到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尊重孩子的决定、也信任孩子的品性纯正,在积极正能量的情感反馈下,子女们心里面的能力强了,和家人相处起来的时候自然也是健康的积极氛围

那么,关于兄弟姐妹为什么长大后就不亲了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育儿   原因   妹妹   哥哥   弟弟   父母   大儿子   家里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妈妈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