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级内卷的中国车市,有一个企业活成了人人羡慕的样子,它就是被股民称之为“宁王”的宁德时代。
不管在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方面,宁德时代在2024年的全球市占率都超过了36%,当属全球电池龙头大厂。
不仅如此,它还拥有超强的盈利能力,2024年利润507亿元,超过比亚迪,为汽车行业最赚钱企业。今天,它又拿下了今年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 IPO。
在5月20日这个喜庆的日子,宁德时代(03750.HK)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首日开盘便大涨超过16%,市值达到1.40万亿港元,堪称国内第一汽车股了。
宁德时代通过在港上市计划,筹集了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0亿元),是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同类上市交易。
宁德时代的发售价为每股263港元,截至下午16:00收盘于307.4港元,涨幅达到惊人的16.88%。
宁德时代之所以在资本市场有良好表现,不仅是因为市占率高,更在于超强的盈利能力,显示了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统治地位。
SNE的数据显示,继2017至2024年连续8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后,2025年1-2月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达38%,其中欧洲市场份额高达43%,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领先第二名13个百分点。
在储能市场,宁德时代也取得重要突破,成为阿联酋RTC 19GWh数据中心项目的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此外,公司与Quinbrook合作开发的全球首款8小时电池储能系统EnerQB将在澳大利亚部署24GWh规模项目。
正因为在电池领域的强大统治力,宁德时代的“吸金”能力惊人。公开数据显示,其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尽管营业收入3620.13亿元,同比下降9.70%。
宁德时代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技术研发能力与产品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
宁德时代本次IPO募集的资金没有乱花,而是投向全球化产能布局。
其中,90%资金(276.46亿港元)将用于匈牙利德布勒森基地建设,该超级工厂规划总产能72GWh,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已投入7亿欧元,预计达产后将配套宝马、奔驰等欧洲车企,服务半径覆盖欧洲主要市场。剩余10%的资金将作为营运资金支持日常运营。
为了更大的发展,中国企业必须走向国外市场。在美国市场几乎对中国汽车关闭之后,欧洲市场成为必争之地。
包含上述的匈牙利项目,宁德时代将在欧洲拥有三大基地。
首座位于德国图林根州阿恩施塔特,于2019年开工建设,投资约1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32亿元),初始规划产能14GWh(吉瓦时)。
随后的2022年8月,宁德时代又宣布将投资不超过73.4亿欧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新建一座100GWh的电池工厂。
去年12月10日,宁德时代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同时对外披露,拟共同在西班牙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在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萨拉戈萨市兴建合资电池工厂。
该工厂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0.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9亿元),总建设期预计为4年。动力电池工厂的年产能可达50GWh,产品目标客户为Stellantis。
中国汽车行业真的卷无可卷,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没有利润了。
表明来看,汽车行业欣欣向荣。今年一季度, 全国汽车产量高达751万辆,同比增长12%;行业总收入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8%。
但另一面是增产不增收——行业利润率仅为3.9%,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
更扎心的是,3月份的利润率甚至跌至3.5%,利润同比暴跌28%。
宁德时代却走出了一条反内卷的途径,值得大家深思。
首先,宁德时代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如其董事长兼CEO曾毓群在香港IPO所表示的那样:“宁德时代不只是一家电池零部件制造商,也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更致力于成为一家零碳科技公司。”
宁德时代的零碳目标涵盖全球零碳交通、全球零碳电力以及全球产业新能源化三个领域。
在确定目标后,宁德时代砸入巨资做研发,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700亿元。
其中,2024年研发投入达186亿元,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境内外已授权专利6158项,平均每天诞生16.8项专利。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连续五年的研发费用比所有其他友商加起来还要多。” 曾毓群曾表示。
2024年,宁德时代硕博士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分别大增29.9%、58.7%,研发人员超2万名。其中,博士超500名,硕士超5000名。
有了强大的研发投入,宁德时代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
4月21日,宁德时代在超级科技日上发布了二代神行、二代钠电、骁遥双核等新产品。其中,二代神行电池的峰值充电倍率高达12C,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其采用的石墨负极与负极包覆材料有望受益。二代钠电池在极寒环境下表现优异,具备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此外,宁德时代的启停电池计划于2025年6月量产,动力电池计划于2025年12月量产,这将推动硬碳负极的放量增长。同时,宁德时代发布的骁遥双核电池应用了自生成负极技术,金属直接沉积在负极的集流体上,预计该技术正在逐步落地并实现产业化。(文|DA彬)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