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经贸谈判结束!中美达成最大共识:共同管控风险!

9月中旬,中美第四轮高级别经贸谈判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外界早早就放低了预期:关税加码、制裁升级,气氛紧张得像一根快绷断的弦。

但偏偏就在这种“谈也白谈”的背景下,结果却出人意料:中美达成了一个难得的共识——共同管控风险

这不是妥协,更不是和解,而是一种现实主义下的务实选择。


特朗普的回锅风格:施压力道更猛,分歧火药味更浓

特朗普再度上台,熟悉的剧本又开始循环。上任没几个月,他就重启了对华加征关税的老路子,直接点名新能源、半导体、通信设备等中国产业核心领域。

这不是“打个招呼”,而是摆明了态度:对中国发展不放心,还是得“管一管”。

中国也没坐以待毙。外交部第一时间回应,强调坚决反对单边主义,随后发布反制措施,扩大出口管制清单,把关键原材料和设备卡得更紧。

中方立场很明确:发展权不是谁给的,也不是可以谈条件的。

这场谈判还没开局,态势已经摆得明明白白。一边是特朗普政府想通过极限施压拉高谈判筹码,一边是中国坚守底线,寸步不让,谁都不打算先给对方台阶。

焦点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美国的单边关税怎么处理?芯片、AI等高科技领域的出口限制怎么松绑?还有TikTok在美的命运,是继续谈,还是被强拆?

第一天谈完,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有中国那样的产业基础,我们何需谈判!”这话不是夸中国,而是赤裸裸地表达了焦虑——美国想压,但也知道自己压不动了。

中美之间的矛盾,不只是政策分歧,而是战略层级的碰撞。

美国要保霸权,中国要发展权,谁都不肯让步。但不管嘴上多硬,现实却给了两国一个共同课题:经济脱不了钩,供应链绕不开中国,风险如果不管控,两败俱伤。


“共同管控风险”:不想和好,只是不想一起掉坑

这场谈判的最大成果,既不是取消关税,也不是开放市场,而是五个字:“共同管控风险”。听起来不够提气,但它背后的含义却很重。

中美虽说分歧不断,但有一点是高度一致的:都怕局势彻底失控。双方都清楚,全面脱钩根本不现实,搞不好就会引发供应链危机、金融市场动荡或技术冲突外溢,最后谁都跑不了。

特朗普政府虽然强硬,但也不是没数。他在第一任期时就尝过“打到底”的苦果,结果是美国企业吃亏、消费者受累、通胀走高。

这次他虽然重操旧业,但更讲究“交易的艺术”,知道什么时候该踩刹车。

所以,中美最终拍板:先不谈全面协议,先把底线画清楚。谈不拢可以继续吵,但不能让风险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谈判后,双方达成了几项具体安排。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组建工作组,专注几个关键领域:供应链预警、宏观政策对话、新兴技术伦理交流

比如在关键矿产、医药产品领域,两国将共享供应风险信息,以防突发断供。再比如,对AI、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双方也将展开“伦理与安全”的初步对话。

谈不上多大突破,但这种机制,至少给了彼此一个冷静期。

美方这次也做了一点姿态:暂缓对一部分中国商品加征新关税。中方则承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释放出继续对话的信号。

这种“你让一点,我松一口气”的互动,虽不轰轰烈烈,却很符合政治现实。


桌面之上握手,桌底之下还在踢脚

当然,“共同管控风险”并不意味着中美就此握手言和。很多核心问题,还远没到谈得拢的阶段。

比如关税,美方大部分旧账还在,特朗普只说了一句“看中方表现再决定是否取消”。这就是典型的“先看你态度”的交易式语言。

再看技术限制,高科技出口管制依旧严密。芯片、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封锁线”并没有松动,美方依然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限制中国企业获取关键技术。

TikTok的处境也没根本改善。虽然双方同意设立“过渡期”继续谈,但“剥离”与“出售”的政治压力仍未解除。这家公司依旧是中美科技博弈的象征性牺牲品。

所以这份共识,更像是一个“临时避震器”,是为了避免两国短期内再度陷入全面经济对抗。

特朗普政府表面上松了口,但实质依然在推进“去风险化”战略,加快产业链回流、投资审查、技术封锁的节奏。

中方对这种“双重手法”并不陌生。中国明确反对泛安全化,要求取消不合理制裁,同时也在加快推进技术自主和市场多元化的布局。

在中方看来,这场博弈不会短期结束,主动权要靠自己争,靠别人松手是等不来的。

“共同管控风险”,归根结底是个管理机制,而不是解决机制。它帮双方赢得喘息空间,但不解决结构性矛盾。

合作和竞争,会像双轨道一样长期并行,关键在于怎么保持平衡、避免脱轨。


管控不是终点,但能让局势先不翻车

这场谈判没搞出什么大新闻,但它释放的信号却值得重视:中美还在博弈,但都不想把牌桌掀了。不是因为关系多好,而是因为都明白,真掀了,代价没人扛得起。

风险管控,是特朗普政府在压力与现实之间的“中间线”。他要对选民交代,要对产业界负责,更要对自己那套“交易哲学”保持操作空间。

中国则在稳定外部环境的同时,继续夯实自身的科技和产业根基。

这份共识不完美,也很脆弱,但它至少表明:中美还有对话的意愿,还没彻底进入“你死我活”的冷战状态。

正如新华社的评论所说:“管控风险是第一步,相向而行才能走得更远。”

未来的挑战不会减少,从全球地缘冲突,到内部政治博弈,再到突发事件的干扰,随时都可能把这份共识推向边缘。

但只要双方还愿意谈,还愿意设“护栏”,那这场竞争就还有机会不走向失控。

参考资料:

《全球媒体聚焦|外媒:中美合作迈出积极一步》2025-09-16 15:59 | 来源:国际在线

中美马德里会谈释放积极信号,但仍有挑战待解——2025-09-17 12:08·中国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财经   中美   共识   经贸   风险   结束   中国   关税   美国   中方   领域   美方   马德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