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王灵婧/文 毛朝青/图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里的千年美味,在最近的热播剧《长安的荔枝》里上演。电视剧刚刚剧终,荔枝上市的季节就到了。在福州也有不少荔枝树,如西禅寺里,千年宋荔古朴沧桑;三坊七巷中,百年古荔见证岁月变迁;安泰河畔,糯米糍荔清甜软糯。荔枝虽味美,却属热性果品,多食易上火。不过,深谙食养之道的古人自有妙方:将荔枝壳煮水饮用,便能中和果实的燥热之性。
西禅寺里的千年宋荔
福州这些古荔树藏着千年甜蜜
福州的夏天,空气里飘着两种让人沉醉的味道:茉莉香与荔枝甜。自唐朝起,荔枝便在这里落地生根。一千多年来,福州荔枝始终是福建进贡朝廷的“顶流贡品”。福建博物院藏有明代蔡襄《荔枝谱》版刻,白纸黑字写着“荔枝者也,闽中惟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足见福州在荔枝界的“江湖地位”。
走进西禅寺,满园荔枝泛红,最耀眼的当数报恩塔前的千年古荔树。这棵“树祖宗”可不简单!根据西禅寺碑刻和《荔枝谱》记载,它是北宋名臣蔡襄任福州太守时亲手种下的。7米高的身姿,2.5米的“腰围”,稳坐我国现存胸径最大荔枝古树的宝座。漫步寺内,随处可见它的“子孙后代”,仿佛整个西禅寺都被这棵千年古树的甜蜜基因“承包”了。
南后街南口的荔枝树则堪称“社牛”,轻盈的树冠俏皮地越过马鞍墙,沉甸甸的红荔枝垂坠而下,像是给古街挂上了一串串天然的红灯笼。福建民俗博物馆内,百年荔枝树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流转;安泰河畔的芙蓉园里,抬头便能看见荔枝树影从古厝飞檐间探出,与碧水、白墙、黛瓦相映成趣。
西禅寺里,荔枝挂满枝头
“不上火”吃法秘籍
“一颗荔枝三把火”的老话让不少人对这口甜蜜望而却步,可福州中医世家的李奶奶却年年把荔枝吃出了养生门道:“这果子会吃才是宝,老祖宗的智慧都在壳里呢!”荔枝在中医典籍中被称为“果中美玉”。《本草纲目》记载:“荔枝具有补益肝脾、补血理气、温中止痛以及补心安神的功效”。其性温,能够温中散寒,对改善阳虚体质颇具助益。
“荔枝肉,温补之品,补血益脾肝;荔枝核,理气止痛、散结,常用于疝气肿痛;荔枝壳,煮水可解荔枝热性。”李奶奶说,新鲜荔枝去核炖鸡,能温补脾阳,补益气血,适合气虚、血虚、产后调养。
编辑:陈佳卉
审核:林洪涛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