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一位母亲的名字让人肃然起敬,她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麦琼方。她养育了87个儿女,其中20个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成就。麦琼方的故事不是什么传奇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家庭教育奇迹,背后是她对教育的坚持、社会的支持和孩子们自己的努力。
麦琼方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爹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家里条件那叫一个紧巴巴。按理说,这样的环境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可麦琼方从小就对读书有股子执念。她觉得,教育是翻身的关键,是能让人过上好日子的路子。靠着这份信念,她硬是咬牙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成了一名老师。
当了老师后,麦琼方有个很实在的想法: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考试机器,而是要培养人。她不光想让孩子考高分,更想让他们有本事、有品德,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这个理念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可不容易,尤其是在她后来面对87个孩子的时候。
养育87个儿女:这数字咋来的?
说到麦琼方养育87个儿女,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啥?这得是多大的家族啊!”其实,这87个孩子不全是她亲生的。麦琼方和她丈夫生了几个孩子,但她后来收养了很多孤儿、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还有一些是被亲戚朋友托付给她的。她把这些孩子都当自己的崽一样养着,供他们吃穿、读书,愣是把一个大家庭撑了起来。
她丈夫是个普通工人,收入不高,但特别支持麦琼方的教育事业。夫妻俩没啥花哨的计划,就是踏踏实实干活,把钱攒下来给孩子们用。麦琼方白天教书,晚上回家还得管这一大群孩子,吃喝拉撒学习全得操心。有人问她累不累,她就笑笑说:“累是累,但看着孩子们有出息,就值了。”
教育方式:不只盯着分数,还有更大的格局
麦琼方的教育方式跟一般的虎妈不一样。她不是那种逼着孩子死读书、刷题刷到半夜的家长。她觉得,孩子不能光会考试,还得有真本事,能适应社会。所以,她特别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她鼓励孩子们多尝试,除了读书,还得玩点体育、音乐、美术啥的。她家孩子有的会拉二胡,有的能画画,有的跑步拿过奖。她常说:“光读书不会生活,那不白学了?”这种想法在当时挺超前的,毕竟那年代很多人眼里只有高考分数。
麦琼方还特别看重孩子的品德。她带着孩子们去做社区服务、帮孤寡老人干活、参加志愿者活动。她想让孩子们明白,读书不是为了自己一人得利,而是要回馈社会。这种教育方式让她的孩子不光成绩好,人品也靠谱。
麦琼方自己就是个活例子。她每天早起给孩子们做饭,晚上辅导作业,周末还组织活动。她不光嘴上说教育重要,自己也一直在学、在教。孩子们看着她这么拼,自然也不敢懈怠。
20个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咋做到的?
麦琼方87个孩子里,有20个考上了清华北大,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数字。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中国顶尖的大学,能考上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麦琼方是怎么把这么多孩子送进去的呢?
麦琼方从孩子小时候就抓基础,教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她不要求孩子一天学十几个小时,但要求学的时候得专心,做完作业得检查。她还教孩子们自己找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别人。这种习惯一养成,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就高得吓人。
87个孩子,性格、能力都不一样。麦琼方特别会看人,对学习好的孩子,她鼓励他们冲顶尖大学;对动手能力强的,她支持他们学技术。她从不强求每个孩子都考大学,而是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不过,能考上清华北大的20个,确实是她重点培养的尖子生。
麦琼方家不富裕,没钱请家教、买课外资料。她就自己研究教材,把学校教的东西吃透了再教给孩子们。她还常跑图书馆借书,带回来给孩子们看。虽然条件差,但她硬是用时间和心血把差距抹平了。
社会支持: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全靠大家帮
麦琼方的故事后来传开了,媒体一报道,全国都知道了这个广西母亲。社会各界一看,这么牛的人,得帮一把啊!于是,各种支持就来了。
有些企业给麦琼方的孩子们设了奖学金,帮他们付学费和生活费。还有些好心人捐书、捐衣服,甚至还有人直接给钱。麦琼方特别感动,但她从不乱花这些钱,全都用在孩子们身上。
一些老师、大学生听说后,主动跑来给孩子们补课,还有心理咨询师帮忙开导孩子。这些外援让麦琼方的教育事业更有底气,也让孩子们接触到了更宽广的世界。
麦琼方的成功还带动了更多人关注教育。一些贫困地区的老师受到启发,开始想办法帮自己的学生;还有人投身教育扶贫,觉得这事有意义。麦琼方的故事就像一颗石子,扔进水里激起了好多涟漪。
麦琼方的20个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她的87个儿女里,有不少人在各行各业干出了名堂。
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有的当了科学家,搞研究为国家出力;有的成了艺术家,作品拿过国际奖;还有的做了企业家,开了公司带人就业。没上大学的孩子里,也有很多人靠技术吃饭,比如当技工、开店做生意,日子过得挺红火。
有些孩子不光在国内混得好,还走上了国际舞台。比如,有个孩子在国外学术会议上发了论文,外国人听了都竖大拇指;还有个孩子在国际艺术比赛拿了奖,把中国文化带到了海外。这些成就让麦琼方特别骄傲,她常说:“我没白忙活。”
麦琼方的故事听起来很牛,但剥开看,其实挺接地气。她没啥高深的理论,就是凭着一颗心和一股劲儿,把教育干成了大事。咱们普通人能从她身上学到啥呢?
麦琼方证明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基。父母不光要管吃管穿,还得管教育。孩子看你咋做,就会咋学。你懒散,孩子也废;你努力,孩子就有样儿。
现在很多家长盯着分数不放,麦琼方却告诉咱们,孩子得有真本事。会考试是好事,但会生活、会做人更重要。她家的孩子能上清华北大,也能干别的,靠的就是全面发展。
麦琼方一个人再能干,也养不起87个孩子。社会帮了一把,她的事业才做得这么大。这提醒咱们,教育不是一家的事,得靠学校、社区、政府一块儿使劲。
麦琼方没钱没背景,就靠一股子信念和踏实的努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咱们普通人也是,只要肯下功夫,总能有点收获。
麦琼方不是啥高高在上的英雄,她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广西母亲。她的故事听着夸张,但细想又挺真实。她用自己的双手和心血,养大了87个孩子,让20个考上了清华北大,还让更多人过上了好日子。她的教育理念没啥花哨,就是实在管用;她的成就也没啥水分,就是一步步干出来的。
这么个母亲,放在中国教育史上,那就是一座大山。咱们得向她致敬,不是因为她多厉害,而是因为她让我们看到,教育这事儿,只要用心去做,总会有回报。你说,她是不是中国最伟大的广西母亲?反正我是这么觉得。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