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不再爱凑饭局了。
去年冬天同学聚会,包厢里的喧闹裹着火锅蒸汽漫过来,有人举杯说“还是老样子”,我扯着嘴角笑,筷子在碗里拨弄着青菜,忽然发现自己插不进任何话题。从前那个能在KTV里唱到凌晨、会追着人讲冷笑话的我,好像被时间落在了某个旧站台。
散场后独自走在路灯下,风把围巾吹得贴在脸上,倒比包厢里的暖气自在。路过便利店买了瓶热牛奶,指尖触到玻璃瓶的温度时,突然想起二十岁那年,在宿舍楼道里抱着手机和朋友连麦,讲刚看完的电影讲到嗓子发哑,那时总觉得话不够说,好像要把一辈子的热闹都透支完。
这些年是怎么变的呢?或许是某次掏心掏肺的话被当成笑谈,或许是加班到深夜时,对着对话框里“还好吗”三个字,最终只回了“没事”。慢慢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太稀薄,与其在无效的寒暄里消耗自己,不如退到文字里——在笔记本上写“今天的云像被揉皱的纸”,在备忘录里记“楼下的猫又来蹭门了”,连喝一杯涩口的茶,都能在心里攒出三行短诗。
有次整理旧文档,翻到三年前写的句子:“沉默不是哑了,是心里有片海,不想随便让人踏进来。”忽然鼻酸。原来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都悄悄长成了文字的模样。它们不用被回应,不用被解读,就安安静静躺在那里,像给孤独开了扇窗,风进来时,能听见自己与自己的回声。
现在偶尔也会被问“怎么不爱说话了”,我还是笑,只是不再勉强自己融入。毕竟比起在人群里假装热闹,在文字里做真实的自己,要舒服多了。你看,此刻写下这些字时,窗外的月光正落在稿纸上,像有人轻轻拍了拍我的肩——原来沉默的人,从来不是真的孤独,只是找到了更懂自己的表达方式。
{本文完}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