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妈在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种菜谱,变着花样地给家人做好吃的。前两天邻居来串门,看见她做饭的时候放蚝油觉得很诧异,提醒她现在人都不用蚝油了,因为蚝油吃多了会致癌。
当下刘大妈觉得是邻居在危言耸听,可当邻居翻出了手机里的研究给她看之后,她不禁有点相信了。难道这蚝油真的不能用吗?自己用了这么多年会不会有问题?吓得够呛。
蚝油是厨房里常见的调味品,其实本身不是用蚝肉直接做成,而是以蚝肉熬出的蚝汁作为原料,经过水解、辅料混合、杀菌等方式加工后制成的复合调味品。
蚝油之所以好吃与其内含多种挥发性成分有关,另外,蚝油之所以吃起来很鲜是因为其中含有的“谷氨酸钠”成分,这种成分也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网传的蚝油致癌说法就是来源于蚝油中的提鲜成分“谷氨酸钠”,该物质加热超过150℃时会生成一种叫“焦谷氨酸钠”的致癌物,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浩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焦谷氨酸钠会致癌。世卫组织发布的致癌物清单里,也并没有焦谷氨酸钠的身影。
谷氨酸钠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受到认可的调味品,其是从小麦、玉米淀粉内提取的谷氨酸与钠结合而来的。谷氨酸钠进入体内后,会在胃酸作用下分解成谷氨酸、钠,可构成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在番茄、豆角、玉米、海带等食物内都有谷氨酸钠的身影。
但蚝油的不合理存放确实会产生健康风险,日常在蚝油开封后一定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在常温下储存的话,蚝油内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有机酸等成分很容易氧化分解、被微生物污染而发生变质,食用后对健康极为不利。
除了蚝油外,日常常用的调味品还有油盐糖等,这些调味品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也会给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
1、盐
盐分摄入过量会导致胃粘膜损伤,增加胃溃疡、胃炎的发生风险,且会与食物内的胺结合生成亚硝胺类化合物,增加胃肠道癌症的发生风险。建议居民每日摄入食盐的量控制在5g以内。
2、糖
日常常见的白砂糖、红糖、葡萄糖以及果葡糖浆等均属于精制糖,大量摄入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水平,诱发胰岛素抵抗、肥胖,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建议每日摄入糖的量控制在50g以内,最好不超过25g。
3、油
食用油一定不要反复高温加热,否则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食用后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且食用油在开封后很容易氧化变质,尤其是放置在灶台边的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变质。生活中买油建议以小容量的为主,并且要避光储存。
蚝油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不会给健康带来额外的风险,这几个细节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
1、注意四不吃
海鲜过敏人群:蚝油的主要原料是生蚝,对于海鲜过敏的人来说食用后很容易过敏,所以最好别吃。
痛风人群:蚝油是个嘌呤含量很高的调料,痛风的人群食用后容易导致尿酸水平进一步上升,加重痛风症状。
高血压患者:蚝油内的钠离子浓度不低,高血压患者食用后容易让血液内的钠离子水平上升,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让血压水平上升。
肾脏疾病患者:过量摄入蚝油会让体内渗透压平衡被破坏,容易导致局部水肿,还可能让肾脏负担加重。
2、注意三不放
红烧菜:红烧类的菜品在烹饪的时候不建议添加蚝油,因蚝油内里基本有白砂糖,在红烧的同时还加蚝油相当于二次提鲜,反而会影响菜品的口感,还会导致糖分摄入超标。
辛辣食物:辛辣的食物会掩盖蚝油的鲜味,加了等于没加。
腌制食物:腌制类的食物在制作时会加入大量的盐分,再加入蚝油会让内里的盐分含量进一步提高。
3、注意选购
选购蚝油时要注意查看配料表,尽量选择蚝汁排名靠前的,越靠前说明内里的蚝汁含量越高;
同时要注意看蛋白质含量,越高的说明品质越好;
最后,钠含量也需要注意,尽量选择低的,以减少身体的钠摄入。
经常吃蚝油会致癌的说法并不可信,对此不必过于担心,但日常使用蚝油有不少的细节需要注意,上文提到的一定要做好!才能更健康地吃蚝油。
参考资料:
[1] 《讲“真”,一定要看这里》.科技日报2021-12-02
[2] 《你家蚝油放冰箱了吗?家里这些调味料吃不对反伤身》.北京科协2023-10-31
[3] 《经常吃蚝油会致癌?》.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2023-11-2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