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现大型稀土矿,足够全球使用730年,为什么迟迟不去开采?

日本这个国家,资源本来就少,尤其是稀土这种关键材料,长期以来都得靠进口,特别是从中国买大头。稀土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但它在高科技产业里头作用大得很,从手机电池到电动车电机,再到军工设备,都离不开它。

日本作为电子和汽车大国,对稀土的需求量巨大,每年得用上万吨。可中国作为全球稀土老大,控制着九成以上的供应,日本总担心哪天供应断了,会卡脖子。

2010年那会儿,中日因为钓鱼岛争端,中国一度限制稀土出口,日本企业慌了神,价格暴涨了好几倍。这事儿让日本政府下定决心,得自己找路子摆脱依赖。

从那以后,日本砸钱搞勘探,派船队到处探海底资源。没想到还真让他们撞上了大运,2011年左右,在南鸟岛附近的海域,发现了海底稀土泥。

南鸟岛是日本最东边的岛屿,离东京有1900多公里,那片海域属于日本专属经济区。起初是东京大学和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团队,用科考船“地球号”下去钻探取样。

2012年,他们公布初步数据,说海底泥土里稀土浓度高得惊人。到了2013年,进一步确认储量,总共超过1600万吨。这数字听着吓人,根据估算,其中镝元素够全球用730年,铕620年,铽420年,钇甚至780年。

全球每年稀土消耗也就10多万吨,这矿藏一开采,日本能从进口国摇身一变成出口大国。消息一出,全球媒体炸锅了,有人说这是日本的资源救星,能打破中国垄断。

可十几年过去了,日本还是年年从中国进口稀土,为什么不动手挖呢?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发现的细节和实际难题说起。

日本稀土发现背后的技术探秘

2011年,研究团队用“地球号”船在南鸟岛以南海域,深度约5600米的地方钻取样本。海底泥土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化验出来稀土含量超高,每吨泥里能提炼出几公斤稀土氧化物。

科学家解释,这是因为太平洋海底有特殊地质条件,亿万年来,火山活动和海水沉积,让稀土元素富集在泥层里。2018年,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的研究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详细报告,确认这片稀土泥分布面积达2400平方公里,厚度2到4米。

矿藏不光稀土,还混着其他金属如钴和镍。最近2024年,日本财团和大学团队又勘探出南鸟岛附近有2.3亿吨锰结核,里面钴够日本用75年,镍11年。这让日本更兴奋,因为钴和镍是电动车电池的关键原料。

日本政府从2010年后,就把稀土列为国家战略资源,砸了上千亿日元搞研发。发现后,他们试着从小样本提炼稀土,效率还行,每吨泥能出好几百克高纯度稀土。可从实验室到工业规模,差得远。

日本企业像丰田和本田,早就在用稀土做磁铁和合金,但进口依赖度从90%降到60%,靠的就是回收和替代技术。可这个海底矿藏要是开发出来,日本能彻底翻身。可现实呢?开采卡在技术关上。

海底深度5000多米,水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600公斤,温度只有2到4度,洋流还乱窜。普通设备下去就瘪了。日本的“地球号”能钻探取样,但顶多带回几吨泥,没法大规模挖。

全球深海采矿船少得可怜,像“鹦鹉螺新纪元号”深度上限才2500米,日租金上千万日元。日本想建专用船,得从头设计耐压舱、长管输送系统和动力装置,技术门槛高得像登月。

成本呢?初步估算,建船加设备得几千亿日元,日本企业资金和技术储备跟不上。国际上,挪威和加拿大有深海项目,但也没到6000米级。日本试过和外国公司合作,但进展慢。

环境问题更棘手,海底挖泥会搅起浊流,颗粒扩散几十公里,堵塞鱼类呼吸,毁掉珊瑚和海底生态。噪音还干扰鲸鱼导航,国际海底管理局报告说,这种采矿对深海生物多样性破坏大。

太平洋岛国如斐济和基里巴斯,在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强烈反对,担心污染扩散。日本要是强行上马,会挨国际批评,还可能吃贸易制裁。总的来说,发现容易,开采难,日本这几年光顾着研究,没法动真格。

开采难题的深层原因剖析

为什么日本拖这么久不开采?除了技术,经济账也算不过来。稀土市场价格波动大,中国供应稳定,价格低,日本挖自己的成本高几倍。

拿镝来说,全球需求小,但价格高,可海底提炼过程复杂,得先泵泥上船,再化学分离,能源消耗巨大。日本企业算过,一吨稀土成品成本可能上万美元,而中国陆地矿才几千。谁会买贵的?

再者,日本本土资源勘探有限,南鸟岛位置偏,离本土1900公里,物流就是大问题。建基地得克服台风和恶劣天气,基础设施从零起步。政府补贴多,但企业不愿冒险。

2010年后,日本搞了稀土回收,从废旧电器提炼,每年回收几千吨,够用一部分。还投资澳洲和越南矿场,分散风险。这让海底项目不着急。

国际形势也影响,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调整后,供应稳了,日本进口没断过。2022年,日本试过小规模泵泥,从2470米深取样成功,但那是浅层实验。

到2025年,政府宣布在2026年1月启动南鸟岛试采,目标提取35吨泥浆,持续三周,评估商业性。用的还是升级“地球号”,深度4000到6000米。

为什么现在动?因为电动车热,稀土需求爆棚,日本想抢占市场。可环境争议没停,国际组织要求生态评估,日本得低调推进。

深海采矿全球都没成熟案例,2024年挪威刚开绿灯,但争议大。日本学着来,建监测系统,测浊流扩散和生物影响。可岛国反对声浪高,日本外交压力不小。

技术上,远控潜水器和自主水下载具在测试,但故障率高。成本分摊,政府出大头,企业跟进慢。总的看,日本不是不想挖,是条件不成熟。拖下去,市场机会可能溜走,但贸然上,风险太大。

未来开发的前景与全球影响

日本这个稀土矿要是真挖出来,对全球格局影响大。中国现在占稀土供应90%,但日本入场,能分一杯羹。2025年7月,日本宣布试采计划,目标在2028年商业应用。可专家说,全面开采至少得2030年后。

锰结核发现加码,钴镍供应能让日本电动车产业独立。国际上,美国和欧盟也盯上深海矿,日本可能拉盟友合作,分担成本。环境方面,日本承诺可持续开发,用新技术减浊流。但批评者说,海底生态未知,破坏不可逆。

联合国在管国际海底,日本矿在自家区,管辖松。但周边国家担心跨境污染。经济上,日本挖稀土能压价,惠及全球厂家。但中国产业链完善,日本起步晚,竞争力弱。

日本策略是先试采,积累数据,再扩规模。长远看,这矿藏能让日本从资源穷国变富国,但前提是技术突破。拖延不是懒,是谨慎。全球稀土需求涨,日本机会来了,但挑战多。总之,这个矿藏是潜力股,但开采路漫长,日本得一步步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财经   稀土   日本   发现   全球   海底   中国   矿藏   深海   浊流   技术   电动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