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堂(368):孤独症,就应该是“大家的孩子”

——写在2025年学校行风评价交流活动之后

交流会在特教,孤独症一定是主要的话题。

“出生即是退休”,这就是孤独症。他们不理解工作,也不在乎成长。

“不工作如何活下去?我们老去后孩子怎么办?”孤独症孩子的父母成为世间最焦虑,也是最有责任感的一群人。

“真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的世界也容不下的我们的全部身影。”我们作为特殊学校的老师也是常常很无奈。

不知病因,康复低效。国内第一所孤独症康复机构存在已经40年了。经历这么多年,这么多机构,这么多专业人员,还有亲情、资本、科研力量的加持,也一直没有等到通过康复能让孩子自食其力,能让孩子回归正常的“成功案例”。“神童”舟舟的现状也让人唏嘘不已。绝望与无奈,一直萦绕着孩子的家长,也纠结着孩子的老师。如果今后科技不能取得巨大突破,孤独症的孩子摆脱孤独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孤独症的孩子,自己是快乐的,是无忧无虑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实事求是,为什么不能以生为本?为什么一定引导孤独的孩子走出孤独,为什么一定要他们学会工作?为什么一定要让这些“可爱天使”重回人间,降临凡尘?与其让他们改而不得、痛而不愿,我们这些健康人为什么不多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孤独症孩子的家长与家庭为什么压力大、心情差?可能还是这个世界还不够美好,可能是因为身边或周边的人还不够善良。

改变孤独症的孩子不容易,为什么不改变我们自己,不去改变一下他们的存在环境?天使的存在,不就应该“高高在上”,不就应该不苟言笑,不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吗。为什么我们可以善待小动物,却又对特殊孩子“置之不理”?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是“别人家的孩子”。于是“天使”也不再可爱,成了父母的噩梦,成了家庭的负担。一直以来,家长们从不放弃,教育也在不断作为,社会也是不断关注。目前公办的孤独症特殊学校,安徽金寨“星星小镇”,安徽小李“疗育慈善村”已经出现,只是摸 着石头过河的时间还是太长,希望之火还只是星星点点。

面对孤独症孩子,面对这些“不知愁为何物”的小天使,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接受他们成为“大家的孩子”。让一生孤独成为一种幸运。来自星星的孩子,就应该是“大家的孩子”。用大家的力量,来呵护他们,就让他们做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需要工作,也不需要工资,简单地、快乐地生活着。他们可能永远孤独,但也可以永远无忧无虑。

拥抱天使,走近天使,你我都是天使。干净、简单、纯粹!

让我们一起努力!

他们如果来自星星,我们就学会守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育儿   孤独症   孩子   天使   孤独   星星   工作   安徽   学校   金寨   无忧无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