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终场哨声响起,比分定格在95:67,一场28分酣畅淋漓的大胜,让代表中国出战亚洲女子篮球联赛的东莞女篮站上了最高领奖台。她们击败的对手,是拥有多名日本女篮国家队主力的富士通红浪女篮。这座冠军奖杯,分量极重。它不仅是一次俱乐部层面的荣誉,更像一声及时的惊雷,在中国女篮国家队头顶炸响。
尤其是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从成年国家队到U16国青队,我们连续三次在亚洲赛场负于日本队之后,这次胜利更显得意义非凡。它让喜悦与反思交织,也让中国女篮不得不直面并认清三个早已存在,却被一度忽视的残酷事实。
这场胜利首先击碎了一个日益增长的迷思:中国女篮的整体实力真的已经不如日本队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必须承认,在国家队层面,我们确实输了。2023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女篮亚洲杯决赛,中国女篮在几乎全主力出战的情况下,以71:73惜败于缺少了渡嘉敷来梦等核心的日本女篮,目送对手完成亚洲杯五连冠。
这场失利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让外界普遍认为,日本女篮凭借其快速、精准、灵巧的打法,已经找到了克制中国女篮高大化阵容的钥匙。紧接着,李建新指导率领的U16国青女篮在亚洲杯上两次不敌日本,似乎更印证了我们在后备力量上也已落后。一时间,悲观情绪笼罩着中国女篮。
然而,东莞女篮的这次胜利,如同一场“代理人战争”,用最直接的方式作出了回应。富士通红浪是日本WJBL联赛的顶级豪门,其阵容深度和战术素养,几乎就是日本国家队的“准一队”。而东莞女篮作为WCBA的新科冠军,同样汇集了国内最优秀的球员。这场对决,本质上就是中日女篮最高水平的一次俱乐部碰撞。
结果呢?东莞女篮从比赛一开始就利用内线优势,对日本队的防线进行了毁灭性打击。黄思静和陈明伶在内线的身高和力量优势,是富士通队完全无法对位的。 当外线杨利维、杨舒予等人能够相对轻松地将球吊入内线形成策应点,或是在内线牵制下获得空位出手机会时,日本队引以为傲的快速轮转换防体系便宣告失灵。全场比赛,东莞队在篮板球上占据了绝对上风,二次进攻得分更是遥遥领先。
这证明了,只要我们坚持以我为主,将身高和内线优势发挥到极致,日本队的“小快灵”并非无解。国家队的失利,更多是临场战术选择和球员状态的问题,而非整体实力上已然被对手超越。
随之而来的第二个事实,则更加尖锐,直指国家队的用人哲学。这次代表东莞出战的核心阵容中,黄思静、杨利维、迪拉娜迪里夏提,都是年近三十或已经迈过三十岁门槛的球员。她们在场上展现出的经验、稳定性和关键时刻的决断力,是球队能够最终捧杯的基石。黄思静在攻防两端的全能表现,杨利维对比赛节奏的精准把控,无一不证明了“老将”的价值。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一年前亚洲杯决赛的场景,那场比赛,我们的人员使用方式在赛后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作为球队最强得分点的李梦,在下半场关键追分阶段一度被长时间摁在替补席上,而以突破和防守见长的王思雨,上场时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缩。
这不是凭空猜测,而是有数据支撑的。在那场仅输2分的决赛里,李梦全场只出战了不到22分钟,得到17分,效率极高。当比赛进入最后肉搏阶段,球队最需要她这样具备强大个人攻击能力的球员去冲击篮筐、撕开防线时,我们却未能给予她足够的信任和球权。教练组或许有战术上的考量,比如担心她的防守,或是希望保持场上阵容的轮转活力。
但竞技体育,结果是最终的衡量标准。当一支球队在关键时刻弃用自己最锋利的武器,最终以微弱劣势告负,这样的用人策略就无论如何都说不上成功。东莞队的胜利,恰恰说明了,在决定胜负的比赛中,经验丰富、技术定型的核心老将,依然是球队最值得信赖的支点。她们或许体能有所下滑,但阅读比赛的能力、处理关键球的冷静,是年轻球员短时间内无法企及的。 所谓的“新老交替”,绝不应该以牺牲大赛成绩为代价,更不应该在冲击冠军的决胜时刻,对球队的王牌球员产生动摇。
基于以上两点,第三个事实也就水落石出——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方向已经无比清晰。 2026年女篮世界杯的备战周期已经开启,获取世界杯的入场券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东莞队的这次夺冠,为国家队接下来的建队思路和人员选拔提供了最直接的参照。那就是必须重新确立核心球员在队内不可动摇的地位。李梦、韩旭、李月汝、王思雨、黄思静,这批正值当打之年的功勋球员,依然是中国女篮冲击世界大赛好成绩的根本保障。 她们的能力和经验,在亚洲范围内具备绝对优势,在世界赛场也得到过充分检验。任何时候,国家队都应该围绕她们来构建战术体系,而不是让她们去适应一个尚在摸索的、不成熟的体系。
当然,培养年轻球员同样重要,但方式方法需要更加科学。新老交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大换血”。完全可以将年轻有潜力的球员组织成“二队”或“集训队”,多参加一些非核心的邀请赛、热身赛,让她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增长球技。而像世界杯预选赛、亚洲杯这样事关重大荣誉和赛事资格的比赛,则必须派出我们最强的阵容,确保万无一失。至于主教练的人选,郑薇指导带队在巴黎奥运周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她的执教能力毋庸置疑。但亚洲杯的失利也暴露出了临场指挥和人员使用上的一些问题。这次东莞队的胜利,或许能为她和整个教练组带来新的启发:信任老将,回归我们最擅长的打法,才是最稳妥、最高效的取胜之道。
总而言之,东莞女篮的这座冠军奖杯,不只是一份荣誉,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女篮的优势、问题与未来。它提醒我们,我们依然是亚洲篮坛的顶尖力量,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纸面上的实力转化为赛场上的胜利。
那么,对于即将到来的世界杯预选赛,你认为中国女篮的12人名单应该如何构成?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