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6岁女童双眼失明!这个“哄娃神器”可能让孩子眼睛报废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心里像被谁狠狠揪了一下。

一个6岁的小姑娘,不是摔伤,也不是天生眼疾,而是因为长期盯着手机和平板看动画片,导致视网膜静脉堵塞双目失明


那一刻,我忍不住想:我们大人为了图个安静,塞给孩子一块屏幕,到底是在哄他们,还是在慢慢推他们走向深渊?

你可能会想,这只是个个案吧?不,现实远比你想象的更普遍、更可怕。

现在走进任何一家商场、餐厅、地铁车厢,你随处可见这样的画面:

一个小小的孩子,手里捧着手机,目光一眨不眨,表情呆呆的,好像整个世界只剩下屏幕里的卡通人物。旁边的大人,有的在刷短视频,有的在和朋友聊天,没人去管孩子的眼睛是不是已经酸到发疼。

数据显示,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屏的平均年龄已经降到了2.3岁

也就是说,很多宝宝刚学会走路,就已经开始用小手滑屏幕了。

医生说,孩子的眼睛很脆弱,连续盯屏大约20分钟,泪膜就会破裂,眼睛就会干涩、发痒、红肿。长期下去,不仅近视提前到来,视神经也可能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教育部早就反复提醒:0-3岁的孩子,应该完全禁止使用电子屏幕。可现实呢?多少家长把这句话当耳旁风,甚至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别人家孩子也这样”。

可是,那半小时的清静,换来的,可能是孩子一辈子的黑暗。

为什么越禁止,孩子越想玩?

不少家长跟我吐槽过:“孩子一回家就抱着手机不放,作业也不写,怎么管?”还有人说:“我不让他玩,他就发脾气、哭闹,真是没办法。”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心理学上有个原理:稀缺+限制,会让欲望膨胀。你越是直接粗暴地禁止,孩子越会觉得那是“宝贝”,越想方设法去玩。而且,如果家里没有别的替代活动,他们的大脑就会把“快乐”跟“电子设备”绑定在一起,一旦没了,就觉得无聊、空虚,甚至焦虑。


所以,想让孩子不沉迷,不是靠吼、靠抢,而是要科学引导。

2个对付孩子“手机瘾”的科学方法

我总结了2个被心理学和行为科学验证过的办法,而且都是可以立刻上手的。

方法1:让快乐不只来自屏幕

孩子爱玩手机,本质是大脑喜欢多巴胺带来的愉悦感。那我们就用其他方式,去激发同样的愉悦。

我自己试过,把手机时间换成全家去公园玩飞盘,孩子跑得满头大汗,回来后倒头就睡,完全忘了要找手机。

方法2: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孩子对控制感有天然的需求。如果所有规则都是你单方面定的,他们会有反抗心理。但如果他们参与制定,就会更愿意遵守。

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会觉得“是我自己答应的”,而不是“被爸妈强迫的”。


家长最容易犯的4个错误

  1. 自己天天躺着刷短视频,却要求孩子别碰手机。
  2. 不在乎孩子每天到底在看什么,是学习还是无脑娱乐。
  3. 允许孩子随时随地玩手机,比如边吃饭边玩手机,时间久了就难以改掉。
  4. 没有打招呼突然没收所有电子设备,让孩子产生更强的报复性渴望。


辣妈语录:

你我都知道,在这个数字时代,完全让孩子远离电子设备不现实,也没必要。真正重要的,是教他们怎么健康地用

别忘了,孩子的眼睛才刚开始看世界,他们的童年更多的是应该在阳光下奔跑、和同伴的嬉笑,而不是蓝光下的孤单。我们做父母的,不是要当看门人,而是要当引路人,陪着他们走向更广阔、更明亮的生活。

你说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1

标签:育儿   女童   神器   悲剧   双眼   眼睛   孩子   手机   电子设备   屏幕   家长   时间   作业   科学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