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全球经济形势依旧扑朔迷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维持在3.1%,较上年略有回升,但贸易摩擦卷土重来,地缘冲突与关税政策成为主要风险点。
彭博社数据显示,中美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下半年出现小幅回升,一季度同比增长5.2%。但关税壁垒和产业链博弈,仍让各方如履薄冰。最新的皮尤调查显示,超六成东盟企业高管将美中关系视为影响未来三年投资决策的关键变量。
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已确认10月下旬出访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第47届东盟峰会。与此同时,中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第三轮经贸会谈虽未签署新协议,却达成继续关税休战的默契。这一系列动作,激起全球政经观察者的强烈关注——中美高层能否在东南亚实现“破冰”级别的会面?特朗普的亚洲行,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外交高光时刻。安瓦尔政府在7月初正式向白宫发出邀请,特朗普在电话沟通后爽快应允,成为本届东盟峰会的最大看点。数据显示,2025年东南亚区域内贸易额同比增长8.7%,部分得益于全球供应链向东盟转移。
作为中国的海上邻国,马来西亚今年的外交主动权显著提升。东盟轮值主席国身份,让吉隆坡成为美中接触的最优平台。安瓦尔总理近期频繁穿梭于区域热点议题之间,不仅成功斡旋柬泰边境停火,还促成美中外长首次在马来西亚会谈。
东盟峰会被赋予多重意义。一方面,全球大国在东南亚“后院”展开新一轮地缘博弈;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力图避免被卷入大国对抗,寻求自身发展空间。最新的区域投资报告指出,东盟吸引外资总额或突破2200亿美元,凸显其在全球产业链重组中的战略地位。
安瓦尔对外公开表示,本届峰会将是“史上规模最盛大”的盛会,东盟各国期待通过多边平台,寻找贸易与安全的平衡点。
进入8月,美方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生效。新加坡税率维持10%,其他东盟国家则面临19%到40%的高关税,马来西亚虽获特朗普承诺,关税下调至19%,但经济冲击依然不可小觑。根据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的数据,二季度出口同比下降2.3%,制造业利润率被大幅压缩。
亚洲开发银行(ADB)报告指出,关税压力已成为东盟国家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韩国在最后期限前“被动接受”15%统一关税,并承诺对美3500亿美元投资;日本则以5500亿美元基金换来税率优惠。越南、泰国等国则因关税压力,正重新评估其与中国的产业链协作模式。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策略,被视为“软硬兼施”的关键棋子。数据显示,上半年美国对东盟贸易逆差扩大至2180亿美元。白宫试图通过关税重塑全球供应链,“遏制中国制造”与“拉拢东南亚伙伴”同步推进。但东盟各国对此多持谨慎态度,担忧“站错队”导致经济受损。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虽未达成最终协议,但双方同意延续关税休战,为10月峰会创造了关键的战略窗口。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李成钢在会后明确表示,中方反制措施将按计划展期,不会让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则强调,中美之间有独立谈判体系,这是“中国用实力赢得的尊重”。
值得关注的是,东盟峰会结束仅48小时后,韩国庆州APEC峰会即将拉开帷幕。特朗普此行将一周内横跨两地,试图实现与中方高层的“双保险”会面。韩国新政府已承诺对美3500亿美元投资,接受15%关税,外交自主空间大幅收缩,外界普遍认为APEC更偏向美方主场。
美方布局明显加快。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7月底公开表态,美中已具备达成协议的条件,尽管相关表述很快从社交媒体撤下,但外界普遍解读为美方在为高层接触预先铺路。彭博社分析认为,美国急需中国市场缓解通胀压力,同时依赖中方采购能源和高科技产品,贸易谈判进入新一轮“高级别对话”阶段。
东盟国家正努力在大国博弈中寻找更大空间。安瓦尔政府主动出击,成功主办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推动区域多边对话。柬泰边境冲突期间,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迅速斡旋并促成停火协议,提升了本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区域内多国积极寻求平衡。印尼、越南等国对美国“印太战略”持保留态度,更加倚重与中国的基建、制造业合作。亚洲金融观察家分析,东盟内部一致性明显增强,各国不愿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队,力争以团结应对外部压力。
安瓦尔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马来西亚希望借本届东盟峰会,成为美中之间的“调解者”,推动区域合作迈向更高层级。新加坡模式成为参考对象,但马来西亚更强调“东盟中心地位”,避免被边缘化。马来西亚外交部数据显示,前半年,吉隆坡对东盟各国出口同比增长6.8%,对中美出口则趋于平稳。
全球供应链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上半年,全球半导体、电子制造等行业持续向东南亚转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显示,全球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东盟国家的总额再创新高,东南亚成为全球制造业和新兴技术的“新引擎”。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产业链外迁趋势加剧。中国依然保持制造业核心地位,并通过稀土、关键原材料等手段稳固在高端制造环节的主导权。美国则力推“友岸外包”,试图将关键产业链环节转移到东盟、墨西哥等地。
多家国际咨询机构联合预测,年底前,东盟与中国的产业链深度融合将进一步加深。东盟各国已成为全球智能终端、汽车零部件、绿色能源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
美国企图通过关税政策分割亚洲供应链,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重重。东南亚国家普遍担忧美中贸易摩擦引发“多米诺效应”,影响本国就业与外资信心。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2025-08-01 22:43:特朗普下令调整,立刻引广泛争议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