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中国和美国股市,它们的关键都在于三个点‘利率、风险偏好和企业利润’。”
文 / 巴九灵
年少不知工行香,错把科技加满仓。
年少不知农行好,错把汽车当成宝。
年少不知中行醉,错把白酒当安慰。
年少不知建行强,错把芯片当栋梁。
当西方投资者为英伟达冲上4万亿美元市值而欢呼时,太平洋对岸的中国投资者,也迎来了自己的“银伟达”。
2025年7月9日晚,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股价触及164.42美元,总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纪录。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大厅上显示英伟达公司
随后两个交易日,A股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工农中建四大行持续创下历史新高。由于今年银行股的涨势过于疯狂,股民开始把“银行”与“英伟达”结合起来,将银行股称为“银伟达”,把上证指数叫作“银斯达克”。
在大金融的带领之下,上证指数成功突破关键点位,稳稳站上3500点大关,尽管在周五,早盘的过猛攻势导致银行板块有所回落,但“银伟达”的迅猛势头依然牢牢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再说个冷知识,A股35年历史中,真正站稳过3500点就三次,这次如果行,那就是第四次。
一时间,投资者纷纷热议:银行股现在还能买吗?板块上涨的持续性如何?银行大金融能否带领A股冲上3700?
图源:同花顺
“银伟达”大象起舞
在传统的A股投资者看来,银行股是“低估值、低波动、低关注”的代名词。它们虽然市值庞大,但是股价波动很小,所以除了一些机构大户和公募基金配置,很少有个人投资者愿意购买。
然而从2023年下半年以来,银行股却异军突起。最近更是走出了波澜壮阔,随着独立于大盘的行情,加冕为中国股市的“银伟达”。
市值庞大的银行股,为何能在近期翩翩起舞?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合力共振。
◎ 首先,银行股的上涨来自“国家队”的流动性支持。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至今,规模ETF资金累计流入8776.7亿元,其中流入银行股的资金高达1043.5亿元。来自场外的活水源源不断涌入银行股。
5月7日,证监会印发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导公募基金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增加了对业绩基准比较和长周期考察机制。该方案出炉以后,公募基金纷纷加大了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
◎ 其次,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大资金也看上了银行股。
5月7日证监会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导公募基金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增加了对业绩基准比较和长周期考察机制,所以该方案出炉以后,公募基金纷纷加大了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
◎ 第三,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也看上了银行股。今年1月23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证监会明确要求“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市场”。很显然这是对险资投资做出了要求。
而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A股市场中兼具“业务稳健,分红稳定,风险可控”的特性,众多板块之中,唯有银行板块既符合该要求,也有能力容纳保险公司的巨额资金。
所以我们看到从今年开始,险资加大了对银行股的购买力度,甚至不惜代价直接“举牌”。
“举牌”是资本市场的监管术语,当企业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超过5%时,就需要向证监会做报告并且公告。所以险资对上市银行的“举牌”,被视为极度看好银行股的举动。
截至目前,2025年已经有5家银行被被险资增持并超过“5%举牌线”。比如新华保险于今年年初买入杭州银行,持股比例5.45%触发举牌。
新华保险已成为杭州银行第四大股东
而诸如平安人寿等保险公司则更倾向于港股市场,数据统计,平安人寿已经举牌了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H股。
◎ 第三,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银行股同样成为了避风港。
去年以来,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上台、中美关税战白热化、三轮互征关税以及中美两次谈判,放大了A股市场的不确定性。而银行板块,恰好拥有绝佳的避险能力。
再加上银行板块高股息和年初相对较低的估值,让银行成为了题材股之外的上上之选。
为什么说银行板块是高股息率的代表?因为银行业务稳定,且国有大行坚持现金分红,所以银行的股息率常年维持在4%—6%之间。远高于市场平均1%—2%的股息率。
按照7月11日的收盘价来看,42家上市银行近12个月,有一半银行的股息率超过4%。其中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和北京银行的股息率均超6%。相比之下,市面上银行的理财产品利率却跌破2%的大关。
既然“存银行不如买银行”已经成为投资者的共识,那么拥抱“银伟达”也就成了一个理性的必然选择。
银行股抱团下的“阴影”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投资品,银行股也并非完美无缺。随着股价的节节攀升,市场上提示银行股估值风险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1%,而净息差仅为1.43%,这是中国银行业历史上首次出现不良率超过净息差的情况。
很显然,银行基本面正在逐渐承压。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也指出:当前低利率、低利差环境下,银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再加上实体企业对银行融资意愿降低,导致银行净息差短期内难以回升至2%以上。甚至引起了监管部门对银行盈利能力的高度重视。
此外,随着股价的抬升,银行股股息率也出现了动态变化,也出现了“高处不胜寒”的迹象。
比如2024年的7月份,42家上市银行的平均股息率高达4.9%,而截至今年7月7日的数据,上市银行股息率已跌至3.89%。尽管目前股息率依然仍高于理财产品,但相比去年,现在上车显得不那么“划算”。
从估值来看,如今的银行股已并不便宜。7月11日中证银行的PE估值为4.9%,是5年内银行股估值最高的时期。就算把时间拉到10年,也仅有2015年牛市期间的估值高于现在。
图源:红色火箭
很显然,但从估值来看,如今的银行股并不是普通投资者能“闭眼买”的阶段了。
渣打银行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也表示:追求红利的配置型资金可以关注股息,但交易性资金可能的确需要注意回调风险。
当然,不管是看多还是看空“银伟达”,我们都不可否认,银行股已经成为支撑A股上涨的强大动能。去年37.55%和今年19.58%的涨幅也足以笑傲大多数的板块。
银行涨幅vs上证指数涨幅
图源:同花顺
或许,投资的真谛正如投资著作《赢得输家的游戏》中所说:“在闪电劈下来之前,你必须在场”。
A股美股共振:“银伟达”VS英伟达
A股站上3500点,美股则创下历史新高,中美两国股市同时进入“高光期”,并进行了明显的共振,那么中国的“银伟达”与美国的英伟达,谁才是更优的投资标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取决于你身处哪个交易市场,以及市场正在奉行的投资逻辑。它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分别映照出中美两大经济体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战略重心。但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股市,它们的关键都在于三个点:利率、风险偏好和企业利润。
美国股市在关税和财报季前保持稳定
我们先来看中国这边。
从利率水平来看,央行不断降准降息使得国内利率水平处于明显的宽松周期,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反而陷入不知道买谁的“资产荒”。但资金充裕其实为资本市场的上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从风险偏好来看,中美三次互征关税的艰难时刻已经过去,经过两轮谈判之后,双边关系已趋于稳定。再加上中东火药桶已经引爆完毕,所以中国资产的折现率下降,市场反而对未来更加乐观,从而推动了指数上涨。
但是,从企业盈利方面来看,企业盈利数据不佳,未来改善难度较大,再加上特朗普依然在全球范围内搞“对等关税”,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市场更需要安全感与确定性,所以A股市场更符合避险逻辑。
而银行股恰好提供了这种稀缺资源:银行板块拥有庞大的资金容量,能够承接“国家队”、保险资金等长线投资者的巨额资金。再加上银行股能提供远高于理财产品的股息,所以成为民众财富保值增值的“避风港”。
银行业务柜台
更重要的是,投资银行股是政策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支撑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核心力量。
我们再来看美股市场,从货币宽松角度来看,美联储保持战略定力,并没有在特朗普的要求下降息。现在相比之前的加息周期已经好了很多,美股市场其实并不缺钱。
此外,中美关税谈判的结束,以及金融市场对贸易不确定性的免疫力越来越强,纳斯达克其实也受益于地缘政治缓和带来的上涨,市场对风险偏好的接受程度不断上升。美股也不断走强甚至创下新高。
关税谈判初步谈判后的中方发布会
而从企业盈利来看,美股则是典型的“科技驱动、未来叙事”的投资逻辑。苹果、微软、英伟达、亚马逊、谷歌、Meta和特斯拉这“科技七姐妹”撑起了美股半边天。
重要的是,英伟达55.85%的净利润已经赶超了爱马仕、贵州茅台和泡泡玛特。而台积电+英伟达的组合让老黄的GPU芯片,成为拥有极高科技含量和制造壁垒的AI基础设施。英伟达也成为科技领域的“奢侈品公司”。
很显然,美国股市的投资风格依然偏向于追求高额利润。英伟达恐怖的利润水平,也意味着它有这个资本,更重要的是AI时代其实才刚刚开启,老黄的GPU芯片却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数字石油”。10年后的英伟达到底能有多赚钱,谁也无法预测。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
也难怪很多投资人表示:“英伟达的每一次回调,都是买入的机会”。
对于投资者来说,看懂英伟达需要摸清AI浪潮的时代脉络,要尊重技术和科技壁垒,是对AI领域的无限遐想。而投资中国的“银伟达”,则是在看清宏观政策之后,对于当下经济的现实考量。
美国股市有英伟达,而咱们中国股市有“银伟达”,大金融的腾飞并不一定逊色于大科技。
英伟达的科技腾飞固然重要,但“银伟达”的稳健,代表着中国长远发展基石的稳定,毕竟在追求AI的星辰大海之前,我们需要稳固基本盘,先在脚下打好坚实的地基。
也正是拥有了类似“银伟达”一样能够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的坚实盾牌,我们才能够继续走金融支持实体的道路。
2024年5月27日,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邮储等六大行相继发布公告,签署《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注资1140亿元,支持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这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所以,看懂了“银伟达”,便看懂了中国在当前阶段的从容与智慧:先固本强基,而后方能行稳致远,最终赢得属于中国自己的未来。
本篇作者 | 王振超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