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沉默两天,不理特朗普最后通牒,俄罗斯正为战争升级做准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向北约秘书长抛出“50天停火通牒”,扬言对俄征收100%关税并制裁俄能源买家。48小时过去,克里姆林宫一片沉寂,普京未置一词。

俄军却在苏梅州前线发起地毯式炮击,北方边境传出战略导弹部队异动,朝鲜援助的1200万发炮弹已运抵远东

特朗普的“关税核弹”撞上普京的沉默城墙,是俄罗斯认怂?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战略定力的终极体现

特朗普的“50天通牒”看似杀气腾腾,实则外强中干。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轻描淡写回应“需时间分析”时,俄军正以每半小时一次的“火墙炮击”撕扯乌军苏梅防线

这种反差背后,是普京对美俄实力对比的清醒判断:经济制裁早成“纸老虎”

2024年美俄贸易额仅35亿美元,不到冲突前十分之一,即便加征1000%关税,对俄经济影响也微乎其微。

而所谓“次级关税”威胁中印等能源买家,更被俄方嗤之以鼻——印度总理莫迪已放话“将强硬反击”,中国外交部更明言“胁迫无法解决问题”,两国占俄油出口近60%,美国根本无力切断这条生命线。

战场才是普京真正的底气来源。顿涅茨克97%领土已被俄控制,苏梅州俄军集结超13万兵力,朝鲜援助的炮弹足够支撑一年消耗,军工产能达北约三倍

当特朗普夸口“爱国者导弹数日运抵乌克兰”时,俄军“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已连续摧毁乌方120架无人机及防空系统。

普京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回应:用前线炮火声代替外交辞令,用战场推进速度嘲讽华盛顿的倒计时。

国内政治秀撞上国际现实铁壁

这场“最后通牒”闹剧,本质是特朗普国内困局的对外转嫁。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等人持续施压其“对俄软弱”,民主党则翻出“通俄门”旧账

为转移矛盾,特朗普突然抛出50天期限,却暴露三重战略漏洞:

军事支援“画饼充饥”。承诺的17套“爱国者”系统需欧洲出资采购,但德国国债占GDP达112%,法国养老金改革引发街头抗议,北约盟友根本无力接盘。五角大楼更私下吐槽炮弹库存“低得危险”,雷神导弹产能早被日韩预订60%。

外交信用彻底破产。拉夫罗夫一针见血:“特朗普有过24小时停战承诺,也有过100天期限,俄罗斯早习惯了。”

半年来四次“即将达成协议”的炒作,换来的却是俄军每次通话后更猛烈的导弹攻势。这种狼来了的游戏,连乌克兰外长都嘲讽为“自娱自乐”。

战略矛盾无法掩饰。美军高层分裂成两派:

副防长科尔比等鹰派主张“弃乌抗中”,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却坚持要北约“全额报销”军援,直言“这对美国就是生意”。既要威慑俄罗斯又不愿付出代价,注定让美国政策沦为国际笑柄

秋季攻势与全球秩序重构

普京的沉默绝非无所作为。俄军在三条战线同步发力:哈尔科夫方向集结数个摩托化旅,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M”导弹,白俄罗斯军方高层频繁密会

更危险的信号来自外交领域——俄外长拉夫罗夫紧急访华深化能源结算体系,中俄贸易额较冲突前激增58%,去美元化进程在制裁威胁下反而加速

特朗普的50天期限恰与俄军夏季攻势收官时间重合。

军事专家研判,若9月初前俄军完全控制乌东四州,普京可能提出更苛刻条件:割让哈尔科夫部分领土、禁止乌克兰加入任何联盟、甚至要求基辅解散“纳粹武装”

而西方解除武器射程限制的举动,正在踩踏俄罗斯红线:德国默茨宣布不再限制援乌导弹射程后,俄方立即警告“视同宣战”,梅德韦杰夫更暗示可能启动“萨尔马特”核威慑。

这场沉默博弈的输家早已注定:乌克兰国土在炮火中碎片化,欧洲自主权被美俄拉扯撕裂,而特朗普“关税大棒”引发的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正让美国霸权根基加速松动

当普京在战况地图上勾画新战线时,他赌的不仅是军事胜负,更是一个多极世界不可逆转的未来。


《是否真的改变对俄态度,特朗普“50天最后通牒”引猜测》——京报网2025-07-17 08:2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财经   最后通牒   俄罗斯   沉默   战争   俄军   北约   导弹   乌克兰   关税   克里姆林宫   美国   战略   炮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