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的走势,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上证综指突破3800点,MSCI中国指数年内暴涨29%,连美股都被甩在身后。可转头看看宏观经济数据——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下滑,7月社零增速跌至年内新低,工业增加值创近一年新低,连老百姓最关心的消费都“降级”了……这波“股市热”和“经济冷”的反差,到底咋回事?
先看投资:6月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直接“转负”,7月降幅扩大到4.4%。房地产更惨,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跌8%、销售额跌14%,70城新房二手房价格还在“跌跌不休”。工厂那边也不好过: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5.7%,创去年秋天以来新低;企业利润连续3个月下滑,采矿业、煤炭业利润暴跌两位数。
消费更疲软。7月社零增速3.7%,比6月猛降1.1个百分点,买汽车、家电的热乎劲儿没了,连“烟火气”最浓的餐饮收入都跌到1.1%——这是疫情后的最低水平。更扎心的是,老百姓连贷款都不想借了:2025年7月居民新增贷款净减少4900亿,比2023年同期多减一倍;企业贷款需求5年降了77%,借钱扩产的意愿几乎“冰封”。
经济这么弱,股市为啥涨?答案藏在“钱”和“人心”里。
首先是“水”多。央行持续放水,市场流动性泛滥,可企业和居民不敢借钱,钱只能“挤”到股市。更关键的是,最近债券利息要征税的消息一出,原本买债的钱转身冲进股市,直接推高指数。
其次是“赌政策”。经济越差,大家越觉得“会有大招”。从“以旧换新”到“稳地产”,每出一次政策,散户就觉得“后面还有更大的”,于是跑步入场。最近中证1000指数(小盘股)成交占比冲到三年高位,换手率飙升,连“妖股”都多了——这不就是散户“怕踏空”的典型表现?
还有“外部利好”。中美关系暂时缓和,外资又开始抄底A股。毕竟A股估值低,政策托底明确,资金自然愿意来“捡便宜”。
但这种“背离”能一直持续吗?分析人士泼了盆冷水:现在的股市涨,靠的是“流动性+预期”,不是企业实际赚钱和经济复苏。如果政策只是“小打小闹”(比如降息、局部刺激),不解决高债务、产能过剩、消费疲软这些根本问题,反而可能让经济“越拖越弱”——就像“温水煮青蛙”,企业不敢转型,地方依赖土地财政,风险越积越多。
更麻烦的是,8月下旬股市已经出现“跳水”苗头:指数盘中大跌,收盘又拉回去。这不是“洗盘”,可能是部分聪明钱开始“落袋为安”了。
股市涨得欢,但别被“赚钱效应”冲昏头。经济基本面没好转,企业利润还在跌,这种“虚火”行情,普通散户最容易成为“接盘侠”。如果要参与,记住两句话:别追高,别all in;多看看政策有没有“真金白银”的大动作(比如大规模减税、刺激消费),别光听“利好传闻”。
说到底,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短期可能“失灵”,但长期一定和经济基本面挂钩。这波行情到底是“反转起点”还是“泡沫前夜”?答案,可能藏在下一轮政策里。
更新时间:2025-08-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