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2025年8月,一则“佛山大沥万成广场(博皇家居建材生活广场)破产清算”的消息,在家居行业掀起不小的波澜。
这个曾采用“全球工厂直营店+品牌总部写字楼”融合创新模式无缝链接运营与销售的高端卖场,从2019年招商时的意气风发,到如今因“无人接盘”黯然退场,不过短短四年时间。
它的谢幕,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折戟,更撕开了佛山家居大卖场群体生存困境的一道口子。
在电商冲击、消费习惯以及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多重压力困境下,曾经以“渠道垄断”为护城河的传统大卖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大考。
开业仅4年
母公司破产清算,无人接盘!
7月31日,京东拍卖平台上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万成物业投资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招募公告。
根据天眼查显示,佛山市南海区万成物业投资有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的标签。
图源:天眼查
这一次拍卖涉及的资产正是大沥万成广场项目,又称为博皇家居建材生活广场(下称“博皇家居”)。
招募截止至8月29日,很可惜,被摆上拍卖货架的万成广场,没有迎来想象中的的“白马王子”。
走进这座商场,一至三楼的索菲亚、马可波罗、欧派等品牌展厅仍在维持运营,但门可罗雀,人少得可怜。
图源:功夫房产
店里基本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守着店,有的甚至连灯都没有全开。
而四楼则没有店铺入驻,甚至还是毛坯状态,空荡荡一片。
图源:广佛楼市
这个2019年招商时宣称“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高端家居购物平台”的项目,从2021年开业至今仅4年,便因母公司万成物业陷入破产清算而面临危机,令人唏嘘。
这几年,家居卖场行业一直承压,形势不容乐观,而对于佛山本地的家居大卖场来说,这种情况更甚。
作为全国最大的泛家居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初,佛山家具产值超过万亿,本地从业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生产企业7000余家,经销贸易企业超过2万家,从陶瓷、家具到卫浴、灯具,产业链条覆盖生产、设计、物流全环节。
这种“前店后厂”的产业格局,让本地消费者天然具备“跳过中间商,直连源头厂”的条件。
在社交平台上,更是让这种信息差趋近于零,消费者甚至能通过身边朋友介绍直接对接源头厂家,使得传统大卖场的“渠道价值”大打折扣。
博皇家居的定位矛盾正是这种产业特性的缩影。它瞄准“国际家居建材城”的高端路线,试图通过“品牌集合+场景体验”吸引消费者,但在佛山本地市场,消费者对“品牌溢价”的敏感度远低于外地。
图源:厨卫头条
这种“产地直供”的消费习惯,让主打“中间渠道”的大卖场陷入“本地不买账、外地够不着”的尴尬境地。
外省消费者虽有需求,但受限于地域距离和物流成本,难以支撑单店的高运营成本;本地消费者则因“触达工厂太容易”,将大卖场视为“非必要选项”。
行业寒冬的多重暴击
博皇家居的困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国家居卖场集体危机的缩影。
2025年7月,总投资90亿元的佛山(国际)家居博览城部分产权以10.6亿元起拍,竞买人需同时承担1.6亿元欠租;同一个月,南通家居巨头遇债务危机,百安谊家资产被拍卖。
5月以来,红星美凯龙、靓家居、居然之家等龙头企业接连出现重大变故。
家居建材行业的衰退,本质上是“房地产红利时代”终结的连锁反应。
过去二十年,中国家居卖场的高速扩张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深度绑定,一批批家居企业不仅登陆了资本市场,创始人也频登福布斯富豪榜。
但自2022年开始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下降,到了2024年1-9月,销售面积的绝对规模已经降到了2015年的水平。
而把目光回到今年,7月15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份住宅竣工面积16266万平方米,下降15.5%,行业生命线被拦腰斩断。
与此同时,近年来电商直播的崛起,构成了对传统大卖场的“后天暴击”。
在流量端,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家居垂类主播”正在重构消费者的决策链路。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消费者刷到主播“探厂”视频,直观看到沙发生产线、瓷砖窑炉,听主播讲解“出厂价+物流费”的成本构成,再通过评论区链接直接下单。
这种所见即所得、源头可追溯的购物体验,让传统卖场“样品展示+销售话术”的套路相形见绌。
家居大卖场突围关键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及时调整业态成为了家居大卖场转型的关键。
而这些家居大卖场也都“默契”地选择了同一条路,即引进新业态,构建一个新型商业综合体。
而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新能源车,被大卖场视为“香饽饽”。
红星美凯龙、居然智家等头部企业加速引入新能源汽车品牌,试图用“人-车-家”的生态联动,在行业寒冬中撕开一道裂缝。
在昆明红星美凯龙的双Mall项目里,一个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汽车主题馆”正颠覆着人们对传统家居卖场的认知:一边是闪亮的新能源汽车,一边是日常的沙发床垫。
主题馆不仅提供车辆展示,还引入了改装养护、二手车交易等业态。这种“展示-体验-购买-售后”的闭环,让消费者从“看车”变成“过日子”,为家居卖场带来高频的“到店粘性”。
截至2025年6月底,这样的汽车主题馆已在全国50家红星美凯龙商场落地,覆盖44个城市,与超30个汽车品牌达成合作。
过去,家居卖场的核心逻辑“品类聚集”——将建材、家具、软装等单品集中展示,依赖“一站式购物”的便利性吸引消费者。
但随着消费升级,用户需求已从“买产品“转向“买体验“。
美凯龙的破局思路就是:用“场景”串联品类,用“体验”替代“推销”。
如果说引入新能源车是抓住趋势的顺势而为,那么,“Mega-E智电绿洲”则是美凯龙一次战略转向的典范。
在传统家居卖场中,电器曾是“边缘品类”,但美凯龙将其与家居装修高度关联。
通过推出“Mega-E智电绿洲”的新业态,将电器区从"边角位置"升级为"核心体验区",让消费者因“场景”而来,为“服务”留驻,为“生态”复购。
红星美凯龙从“交易场”到“体验场”的商业升级,本质在于重回用户需求,重构生态,创新场景,优化体验,拉满服务,重新定义家电零售渠道。
如今,高端电器已经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美凯龙电器经营面积占比9.4%。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品类”。
与此同时,美凯龙还通过“设计+产品”的绑定模式,改变传统卖场的“导购推销”逻辑。
过去,美凯龙曾试水自营家装业务,却在实践中碰得“头破血流”——标准化流程难落地、服务链条冗长难把控、个性化需求千差万别难复制,最终不得不收缩战线。
为盘活这部分空间,美凯龙尝试过多种方案,最后是将这层空置楼开放给当地优秀设计机构和独立设计师,意外打开了新局面。
设计师们不仅带来了精准的家居消费客群(许多客户为找设计服务顺路逛商场),更凭借专业能力成为连接消费者与品牌的“超级桥梁”:他们能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与商场内的家居产品,甚至根据客户户型定制“产品组合方案”,带动关联销售转化率提升。
这一发现,让美凯龙看到了“设计驱动”的巨大潜力。2024年1月,"百Mall计划"正式启动,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打造M+高端家装设计中心,将设计服务打造成连接家居消费的核心枢纽。
从战略落地到规模扩张,美凯龙的速度令人惊叹:截至2025年8月,随着新疆第15家万方级M+设计中心落地,全国已建成超73万平方米的设计中心网络,聚合了1700多家设计工作室、5000多名优秀设计师。
这些散布在全国核心城市的“设计能量场”,正以“设计+产品+场景”的新模式,重新定义家居消费的流量入口与体验标准。
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当房地产红利消失、消费习惯改变,那些固守"收租思维"的商场终将被淘汰;而那些敢于打破边界、融合多元业态、深耕用户体验的大卖场,或许能在寒冬中孕育出新的生机。
可以说,在“家”的场景里,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冰冷的“买卖场所”,而是能满足“生活需求”的温暖空间。谁能率先读懂这一点,谁就能在这场转型大战中笑到最后。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