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用一双手,把朋克机器人做成了“爆款”。他开的线上店铺,月销量一万多件,顾客遍布全国。
10月下旬,一批造型奇特、金属感十足的机器人模型在社交平台刷屏。它们风格统一,结构精致,设计感强,有人说像艺术品,有人说像小型装置艺术。更有人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求链接”

2025年10月22日,宁波晚报报道了这位12岁少年卢煜少的创业故事。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媒体报道了。在10月初,中央电视台《走进中国》栏目就曾报道他在五天内复刻三星堆八大代表性文物的事迹。
但这一次,关注点不再是文物,而是他那间线上小店。
卢煜少的朋克机器人的故事,要从一场云南旅行开始。有一次他和父母在云南某地旅游。走进一个主打手工艺品的街区,他在当地的一家商店第一次见到一尊朋克风格的机器人。

机器人通体金属,零件复杂,造型独特,既有复古机械的感觉,又有未来科技的想象力。
他站在展柜前看了很久,眼睛几乎贴在玻璃上。那一刻,他的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我也想做一个。”
买下那尊机器人后,他回到宁波余姚,把它摆在书桌上。每天放学回来,都要拿出来把玩一会。

他开始琢磨怎么自己做一个,但问题来了。金属零件从哪来?材料怎么买?能不能安全操作?
他母亲知道了孩子的想法后并没有反对,反而陪着他到五金市场、旧货店、回收站,一个个去找零件。为了一个特殊规格的齿轮,她在旧货市场转了整整三圈。碰到好零件,她会和摊主讨价还价,只为省下一点成本。
每次回家,卢煜少第一时间从她手里接过装满零件的袋子,倒在桌上,一件件分类。

有了零件卢煜少便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他把家里客厅的一角改成了自己的工作区。没有专业设备,也没有老师教,就靠螺丝刀、钳子、一支热熔胶枪、一双手就开始了创作之路。
他在拼装中学着测量角度、调整螺丝长短,对着网上的视频研究连接方式。有时一个部件装错了,只能全部拆开再来一遍。
他曾连续几天试图让一个机器人的手臂旋转自如,但始终失败。最后查资料、改结构、换材料,才最终成功。

当手臂顺利旋转起来,卢煜少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作品越做越多,风格也慢慢成型,有些机器人胸前装着老式钟表的表盘,有些头部装着LED灯,通电后可以闪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随着原创朋克机器人越来越多,卢煜少心里产生了大胆的想法,他开始思考能不能开一家店铺,将自己的作品分享出去,获得更多人的喜欢。

这个想法提出后,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家里人认为这能让孩子的创意得到更好的展示,也还能锻炼孩子的其他方面的能力。
确认能开设店铺以后,卢煜少开始全身心的设计属于自己的品牌名、LOGO、包装纸盒。为了让包装更有个性,他在盒子上画了手绘图案,还放进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这是我第X号机器人,希望你喜欢它。”
他不止卖成品,还推出了“朋克机器人材料包”。这个材料包里,包含机器人结构图、零件包、连接教程。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用户是否容易上手。

这个材料包意外地受欢迎,甚至还有一家企业看到后,联系他,希望定制一批材料包,用作员工团建活动。
“自己的机器人,可由他们自己做。”这种“可参与性”的设计理念,让他的产品销量快速增长。
到10月下旬,线上店铺月销量突破一万件。订单暴增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他一个人处理不过来时,父母主动承担起来店铺的辅助工作,父亲下班后当客服,负责回复顾客咨询、解答定制需求。母亲负责理货、装箱、发货,每一个零件都要检查确认。
每到周末的时候,家里客厅变成临时打包车间,桌子上堆满快递单、泡沫盒、封箱胶带。有时候他写完作业也来帮忙贴LOGO、封包装。

但卢煜少没有因为线上店铺的爆火就疏于学业,他平时还会按时上学、写作业,只有晚上或周末空下来才做机器人。考试前,他会暂停创作,专心复习。
在卢煜少的创作之路越来越火是,竟然还被爆出来有一段小缘分,卢煜少和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两人都是一位小学老师徐建儿的学生。
徐老师长期推行“动手即思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用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现在,一个做大智能机器人,一个做手工朋克机器人,风格不同,但都走到了机器人这条路上。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