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光听名字你就不想靠近,比如这个在农村被叫得“有点尴尬”的——痔疮草。
但别急着嫌弃,这草可不简单!在我们村,它还有个庄严的正名,叫“大蓟”,属于地道的中草药,也是一味传了好几代的“炖汤圣物”。如今要不是村里老人还在挖,怕是连小孩都认不得了!
每年春夏交界,气候刚转暖,村里的奶奶婶婶们就开始背着背篓、提着锄头,在溪边、竹林边、菜地角,一眼扫过去,就能从一堆野草中认出它:叶子边缘带刺、根系粗壮,挖出来还带点泥土味。
有人说它像蒲公英,也有人说它长得像牛蒡,但其实它是**菊科植物大蓟**,农村人管它叫“痔疮草”,听着糙,用着宝!
最早知道它厉害,不是因为啥中医书,而是因为那一锅锅“冒香”的鸡汤。
村里人讲究“春养肝”,春夏吃点大蓟能清热、祛火、养胃气。于是,谁家杀了土鸡,谁家后院挖了大蓟,就一定少不了一锅砂锅慢炖——大蓟炖鸡汤。
把根洗净削皮,跟鸡肉一起炖两小时,汤呈奶白色,草香清透、肉香浓郁。那一口喝下去,先是润,再是香,最后回甘,暖胃又顺气,一碗下去整个人都松了。
大蓟的根炖完还能吃,绵软微甜,还有点像清炖山药的口感,老人小孩都爱吃。
以前农村人不懂营养学,但懂得“顺着节气养人”,大蓟就是春夏换季时节的“调养菜”。
但现在的年轻人,一看它的名字就退避三舍;再加上城市人接触不到野草,超市又买不到新鲜的,慢慢地,它就从锅里“失踪”了。
其实这草老祖宗早就在《名医别录》里写过,《中国药典》也有它的正式入列,用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防痔疮、降肝火……功效一大堆。
遗憾的是,如今很多人一听是“草药”,就直接跳过了美食的那一面。
除了炖汤,其实大蓟还可以焯水后凉拌、切段清炒,风味独特,有点类似苋菜+马齿苋的口感。
凉拌:焯熟加蒜蓉酱油、花椒油,拌点花生碎,开胃又爽口
清炒:搭配鸡蛋、肉丝炒出锅,带点草香,春日家常菜标配
煲粥:用根煮水熬粥,润肺去燥,适合体质热的人调养肠胃
它叫痔疮草,但也叫大蓟。
它的名字土,口感却不输山参,
它曾是村里人调养身体的“秘密武器”,如今却快被年轻人忘光了。
在外漂泊的我们,或许早已习惯快节奏生活,但一锅炖得恰到好处的大蓟鸡汤,却总能让你想起
那个厨房里飘着汤香的黄昏,那一口顺着喉咙下去的温润。
那不是药,不是草,那是家的味道,是外婆灶台前守了一下午的心意。
你们老家有没有这种草?喝过它煲的汤吗?
⚠️注:本文正常科普,不构成任何药用建议,如有医需,请遵医嘱!
如果文章对您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记得给个免费的赞赞和关注哟,感谢大家的支持!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