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0岁后,这样的体重刚刚好,你达标没?

王奶奶今年62岁,年轻时一直保持着瘦小的身材,走起路来风风火火。

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她发现自己开始变得越来越瘦,体力也跟着下降。

每次和老朋友聚会,她总觉得吃不下东西,精神也不太好,脸色发黄,整个人显得有些疲惫。

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体重过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免疫力,甚至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而张叔叔则是另一种情况,年纪虽大,但体重始终超标。每天坐着看电视、吃着高热量的食物,体重逐年增加。

虽然他觉得自己身体还不错,可是不久前,他去做健康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肝脏有脂肪堆积,医生提醒他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可能会出现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两个人的例子告诉我们,体重过轻或过重,都可能影响身体健康。那么,你的体重在健康范围内吗?是不是也该关注一下自己的体重,看看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标准呢?

别再被误导了,老人太瘦难长寿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在2018年发表,他们研究了超过10万名老年人,发现体重过轻的人,身体质量指数低于18.5的,比起正常体重的人,死亡风险会高一些。

为什么呢?因为太瘦的老年人容易营养不良,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时间长了,免疫力会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变弱。还

有,骨头也可能变得脆弱,容易骨折。这些问题加起来,寿命自然会受到影响。

不过,这不代表老人越胖就越好。胖也有胖的问题。

另一项研究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9年发表,他们观察了5万多名老年人,发现超重和肥胖的人,身体质量指数在25以上的,死亡风险也会增加。

超重的人容易得心脏病、糖尿病这些慢性病。

身体负担重了,心脏要更努力地工作,血管也可能堵塞,时间一长,健康就亮起了红灯。

说到这里,我们再想想生活中的例子。

有的老人觉得自己瘦一点没关系,反正年纪大了,吃得少很正常。可时间长了,身体没力气,走路都费劲。

还有的老人觉得胖一点是福气,觉得自己有胃口是好事,但爬个楼梯就喘气,膝盖也疼。这些都是体重在悄悄影响健康的表现。

过了60岁,体重保持在这个范围最好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老人到底多重才合适呢?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一个建议,老年人的身体质量指数最好在22到27之间。

这个范围是根据很多研究得出的,觉得这样对健康最好,既不会太瘦到营养不良,也不会太胖到增加疾病风险。

身体质量指数怎么算呢?很简单,就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比如一个身高1.6米的人,体重60公斤,算出来是60除以1.6乘以1.6,结果是23.4,正好在这个范围里。

当然,光看体重还不够。身体健康不只是一个数字决定的。比如腰围也很重要。

研究发现,腰围太大的老人,即使体重正常,也有健康风险。

腰围大的时候,肚子里的脂肪可能会挤压内脏,增加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可能性。

男性的腰围最好不超过102厘米,女性的不超过88厘米。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更明白了?体重和腰围一起看,才能知道身体是不是真的健康。

我想问问大家,你的体重现在怎么样呢?有没有量过自己的腰围,看看是不是在健康范围内?

关注这些小细节,可能就会让你的晚年生活更健康、更开心。健康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从现在开始注意起来,总不会错。

所以,老人太瘦或者太胖,都不是什么好事。太瘦可能让身体变弱,太胖又会增加疾病的风险。

关键是找到一个平衡,既不太瘦也不太胖,让身体觉得舒服。

怎么做到呢?首先,可以量一量自己的体重和腰围,看看是不是在建议的范围内。

如果偏瘦了,就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比如鸡蛋、鱼、豆腐这些。如果偏胖了,就少吃点油腻的,多吃蔬菜水果,再加上每天散散步。

老年人如何科学控制体重?

老年人控制体重,讲究科学和实用,不能靠节食,也不能靠极端的方法。

年纪大了,身体代谢变慢,肌肉容易流失,消化吸收能力也有所下降,所以方法要适合老年人自身的情况。

控制体重的方法大致可以分成五类:吃、动、睡、量、心态。

1.吃

吃的方法最基础。老年人的饮食要规律,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三餐要按时,食物要多样。

每天要吃够蛋白质,比如瘦肉、鱼、豆制品,帮助维持肌肉。

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的加工食品。

饭量控制在七八分饱,不吃太快,不边吃饭边看电视。

零食尽量选健康的,控制甜点和油炸食物的摄入。

喝水要足,每天保证身体不缺水。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人饮食更要根据医生建议来安排。

2.动

动的方法最有效。运动能消耗热量、维持肌肉、增强心肺功能。

老年人适合选择强度中等、安全性高的运动方式。每天活动半小时,身体能慢慢适应。

可以选择走路、慢跑、打太极、做操、游泳等方式,哪种舒服就坚持哪种。

运动前要热身,避免拉伤。饭后不建议马上运动,休息半小时后再进行。

每周至少活动五天,不求强度高,但要持续。坐着时间久了,记得站起来活动活动,避免长时间不动造成血液循环变差。

3.睡

睡的方法不能忽视。睡眠好坏直接影响体重。休息不足,身体激素水平容易紊乱,影响食欲和代谢。

老年人要保持规律作息,晚上不熬夜,早上按时起床,白天适当午休但不超过一小时。

睡前不要吃太多,避免刺激性饮料,保持卧室安静、光线适当,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长期失眠的老人可以尝试调整生活节奏,必要时咨询医生。

4.量

量的方法是自我监测。定期称体重,记录变化,能及时发现异常。

每周固定时间、固定条件下称一次体重,不要频繁比较,也不要忽略小幅度变化。

测量腰围也是一个有效方法,帮助判断内脏脂肪是否偏多。衣服变紧、走路喘、活动吃力也能作为判断依据。

记录吃什么、动多少,也是一种好习惯,帮助找到问题所在。

5.心态

心态的方法很关键。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不追求体重数字上的极限,关键是身体状态好、精神好。

有时候体重不变,但身体更有力,气色更好,这说明方向是对的。

保持心情平稳,不因为一顿饭吃多了就焦虑,也不因为短时间体重没变化就放弃。

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不把控制体重当作负担,而是作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做一点点,慢慢就会看到结果。

科学控制体重不是短期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习惯。

养成好习惯,不急不躁,吃得合理,动得合适,休息充足,心情放松,就能把体重控制在适合自己的范围里。这

个范围不是别人说了算,是自己感觉舒服、检查正常、日常活动不吃力的状态。

只有做到这五类方法结合,体重才能稳得住,身体才能更健康。

60岁以后,身体就像一台用了多年的老机器,不再追求速度,而是讲究稳定。

体重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藏着不少门道。

太瘦,机器零件可能松动,能量不足;太胖,零件负担加重,容易出故障。

想要机器转得平稳,就得掌握合适的力度和节奏。吃得对,动得巧,睡得好,心放松,才是老年人最实在的“保养说明书”。

很多人年轻时没空顾身体,觉得老了再说;可等真到了老年,才发现健康比什么都值钱。

体重不是追求“瘦成一道闪电”,也不是“胖得有福相”,而是稳稳当当、刚刚好。

现在开始一点点调整,就是给未来多留一点安全感。

人活一辈子,不就图个身体好、走得动、笑得出吗?把体重稳住,让健康跟上,日子才能越过越踏实。

参考文献:《保持稳定体重的老年女性寿命较长》,家庭医学,2024-04-01

《严重肥胖,寿命减少8年》,大自然探索,2015-03-1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养生   体重   寿命   关系   发现   身体   腰围   老年人   健康   方法   老人   风险   可能会   范围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