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8小时,美国终于对印交底,贝森特再出招,莫迪做了两手准备

莫迪想“端水”,特朗普直接把碗打翻,单独对印加征25%关税,暂缓期看似是为谈判留的余地,事实证明根本就是诱饵,莫迪的努力成了白费功夫,事到如今,美国终于对印度说了实话,面对毫不留情的美国,莫迪貌似终于想通了。

美国又对印度做了什么?简单点理解,贝森特一席话,直接将对印度的恶摆在了明面。当地时间8月19日,接受美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贝森特谈到中印与俄罗斯做石油生意这件事,先说中方,贝森特称中俄之间只是单纯的供需,行为属正常生意,没有制裁的必要。

然而,这与鲁比奥的说法存在明显不同,在鲁比奥看来,不制裁中国,更多是因为担心制裁之举会引全球能源价格再次出现上涨,这对本就不占价格优势的美能源不是好事。

不难发现,不管是鲁比奥对中国制裁会推高油价的说辞,还是贝森特定性中方并未从与俄罗斯石油生意中牟利的评价,说法有不同,两重目的却是一致的,其一,美国不想和中国撕破脸,也不想因石油生意惹中方生气,其二,选择性的针对,很可能是美国对中方的暗示,希望在稀土和农业上给美国行个方便。

毕竟美国农民眼下可是急坏了,不满特朗普让中美贸易陷入紧张,美国大豆种植户集体写了封公开信,要求特朗普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尽快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

显然,特朗普是很着急的,为了安抚民众,特朗普已经在税收法案中增添了要在未来十年为农民提供600亿美元补贴的内容,可远水解不了近渴,补贴能否落地还未可知,农民们不会善罢甘休,尤其在路透社的消息中,中国进口商已经完成了9月份的大豆采购计划,整整800万吨全部来自南美,9月份已经没有了机会,10月份的总需求还没定,中方却已从南美预订了400万吨,美国农民只会更着急,关键是,美国除了中方找不到这么庞大的市场,这意味着,除了稀土外,中方再得一关键法宝,让特朗普不敢轻易对中国动手。

印度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想证美方对中国的“好”,特朗普需要反面教材衬托,另一方面,美印关系自巴印冲突结束后就有降温的趋势,特朗普也给想莫迪点厉害瞧瞧,在如何出手这件事,美国选择分三步走,第一步只是在25%的关税基础上威胁再加码,此举妙在既瓦解了莫迪政府为降税的全部努力,又让印度有气不敢撒,反而只能想办法避免更高关税,第二步落在额外加征的25%,威胁落地,却不立即实施,再给印政府留下缓冲期,临近缓冲期时,第三招再出手,搬出有事取消代表团访印行程,至此,印度长达几个月的努力,全成了功亏一篑。

浪费了印度这么长的时间,8月19日接受采访的贝森特仍然振振有词:俄乌冲突爆发前,印度从俄方购买石油量极少,可眼下俄罗斯石油竟已占据印度采购量的42%,称印度借此牟利想发战争财,贝森特强行将美国搞制裁的行为合理化,明明是遭制裁方还要背这么大一口黑锅,印度终于要出手了。

一方面,莫迪继续保持强硬,全力推进“印度制造”计划,这步属自强,若印度能实现自力更生,美对印实施的高关税自然没了意义,然而自强不是朝夕能成,莫迪更多想传达的还是不服输的态度,避免美国再对印制裁,导致50%的高关税还不是结束。

另一方面,考虑给特朗普台阶,其实也就是示弱,据悉,印度已宣布暂时取消对棉花进口的11%关税,很明显的善意信号,关键就在美方会不会回应,很大概率上来说,美国还是会给予正向,但这积极的程度则完全取决于莫迪能在农产品关税上给美国的诚意,毕竟在印太战略上,美国需要印度这步棋。

莫迪眼下的日子确实难过,农民利益与执政攸关,然而若50%关税落地,印度经济将严重受挫,国内反对派也虎视眈眈,怎么做都会有人反对,可若什么都不做,印度的经济又吃不消,眼下印方已在棉花进口关税上让步,美国的态度很重要,这特朗普究竟愿不愿意给莫迪他想要的东西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财经   美国   小时   印度   关税   中方   中国   眼下   农民   石油   俄罗斯   南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