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早报:美股普涨吹响反攻号,A股能否规避“黑色星期四”

当11月27日的晨光穿透云层,全球资本市场正呈现出鲜明的分化图景:一边是美股隔夜的全面上扬,道指狂揽580余点涨幅,标普500、纳指同步收红,为全球风险资产注入强心剂;另一边则是A股投资者的集体忐忑,在11月21日大幅回调、26日缩量反弹的震荡背景下,“黑色星期四”的阴影是否会被美股涨势驱散,成为当下市场最核心的悬念。美股上涨的逻辑何在?A股与美股的联动效应究竟有多强?多重变量交织下,今日A股又将走出怎样的行情?

美股普涨背后:降息预期与科技反弹的双重驱动

北京时间11月26日凌晨,美股三大指数延续反弹态势,走出了近期震荡调整中的强势行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涨581.72点,涨幅1.25%,报收47029.99点;标普500指数上涨40.24点,涨幅0.60%,收于6745.36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虽受英伟达股价走低拖累,仍微涨36.92点,涨幅0.16%,报22908.93点。而就在前一交易日,纳指更是飙升2.7%,创下5月中旬以来的最佳单日表现,科技股的强势反弹成为市场核心推力。

此次美股普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结果。首先,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持续升温成为市场情绪的“定海神针”。ADP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疲软,为降息提供了现实依据;哈塞特有望当选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消息,让市场预期特朗普呼吁的激进降息可能落地;旧金山联储行长玛丽·戴利公开表示支持降息,叠加纽约联储行长此前释放的降息信号,共同推动芝商所数据显示的12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突破80%。宽松预期的强化,直接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尤其是对利率敏感的成长板块。

其次,科技板块的结构性机会凸显,支撑了市场上行。尽管英伟达股价有所回调,但谷歌母公司Alphabet凭借AI芯片业务的积极动态大涨6.3%,创下历史新高;芯片制造商博通股价飙升超11%,成为标普500指数涨幅最大成分股。市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长期逻辑仍持信心,摩根大通私人银行策略师Abby Yoder就指出,人工智能叙事和支出故事构筑了坚实的基本面背景,为年末行情奠定基础。此外,美股近期的反弹也一定程度上修复了10月底以来的回调态势,部分获利回吐压力得到释放。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美股当前仍面临月度下跌压力。11月迄今,标普500指数下跌约2%,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6%,道指下跌2.3%,投资者对科技股高估值的质疑尚未完全消散,年末市场态度仍可能趋于谨慎,这也为其对A股的传导效应埋下了不确定性。

中美股市联动性解析:有时强有时弱的“弹性关联”

面对美股的普涨行情,A股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这种上涨能否传导至A股?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厘清中美股市的联动逻辑。从历史数据和市场规律来看,A股与美股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但这种关联性并不稳定,呈现出“有时强,有时弱”的特征,远低于欧洲、日本等市场与美股的相关性——沪深300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长期滚动相关系数通常在0.3至0.5之间,而德国DAX指数与标普500的相关系数常高于0.8。

这种关联的存在,主要源于四大驱动因素。其一,全球经济与贸易联动带来的基本面传导。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经济周期相互影响,美国经济强弱直接关系到中国出口企业的盈利预期,进而反映在股价上。其二,全球风险情绪的溢出效应。美股作为全球最大资本市场,其走势对全球投资者情绪具有“风向标”作用,当美股因乐观情绪大涨时,全球资金会寻求风险资产,部分资金可能流入A股;反之,美股恐慌性下跌时,A股也难以独善其身。其三,资本流动的直接影响。通过沪深港通等渠道,国际资本可自由进出A股,当美股吸引力下降或美元走弱时,资金可能流向估值较低的中国市场。其四,产业与公司的直接关联。众多A股上市公司是苹果、特斯拉等美国巨头的供应链企业,美股市值波动会影响其供应链公司的盈利预期;同时,中概股的表现也会通过情绪传导影响A股同类公司。

但更关键的是,中美股市的关联性常常被多种因素削弱,导致两者频繁出现“脱钩”行情。最核心的因素是货币政策周期的不同步——美联储货币政策服务于美国就业和通胀目标,而中国央行的操作则聚焦于国内经济增长、就业和金融稳定,经常出现“美联储加息缩表、中国央行降息降准”的反向操作,使得两国市场流动性环境和无风险利率走向截然不同。其次,经济周期的差异也决定了市场基本面的分化,当美国面临高通胀时,中国可能面临通缩压力,这种基本面差异成为股市走势分化的根本原因。

此外,市场结构和投资者构成的不同也加剧了这种分化。A股散户投资者占比高,市场情绪化波动明显,“政策市”特征显著,投资者更关注国内政策动向;而美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市场更为成熟有效,更聚焦企业盈利和宏观经济数据。同时,地缘政治因素、国内产业政策调整等也会让A股走出独立行情,例如2021年的平台经济反垄断政策、近年来的“反内卷”政策导向等,都让A股摆脱了美股的走势束缚。

从阶段性特征来看,在全球性危机期间(如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中美股市相关性会急剧升高至0.8以上,呈现“同涨同跌”;而在经济和政策周期分化时期,相关性会显著下降,甚至转为负值。当前全球并未处于全球性危机状态,且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存在差异,这意味着美股普涨对A股的传导效应可能相对有限,A股更多仍将由国内因素主导。

A股自身格局:震荡整理下的风险与机遇并存

要判断今日A股是否会遭遇“黑色星期四”,除了参考美股走势,更关键的是审视A股自身的市场格局、资金动向和技术面状态。回顾近期A股表现,11月21日市场出现大幅回调,沪指跌超2%失守3900点,深证成指跌3.41%,创业板指跌4.02%;随后25日市场震荡拉升,创业板指涨近2%,4300只个股上涨;但26日早盘的反弹却透着“反常”,三大指数分化明显,沪指微涨0.43%,深证成指涨0.07%,创业板指逆势跌0.16%,且成交额缩量,午盘成交总额较上一交易日减少9.32%,显示市场反弹底气不足。

当前A股面临的核心矛盾的是:外部利好与内部压力的相互交织。从外部来看,美股普涨带来的风险偏好提升、北向资金可能的回流,构成了一定的利好支撑。此前北向资金曾连续7个交易日净买入420亿元,对市场情绪有明显提振作用。若今日北向资金延续流入态势,将为A股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美股科技股的反弹也可能带动A股相关的AI、半导体等板块的结构性机会。

但从内部来看,A股仍面临多重压力。其一,资金结构脆弱,增量资金不足。11月26日早盘资金走向出现反转苗头,大盘整体接盘力度减弱,而10月以来新增资金多为散户,公私募基金和北向资金持仓未明显增加,散户资金爱跟风、持股时间短的特点,使得市场稳定性较差,一旦出现波动容易集中抛售。其二,板块分化严重,缺乏持续主线。26日早盘IP经济、食品白酒、医药等板块局部异动,但固态电池、燃气、人形机器人等板块集体大跌,热点轮动过快且缺乏业绩支撑,难以形成市场合力。其三,技术面仍处弱势。沪指此前跌破3900点关键支撑位和60日均线,25日反弹至3880点但未突破前期压力位,26日缩量反弹更像是短期反抽,技术面修复尚需时间。其四,市场情绪趋于谨慎。11月25日市场情绪风向标分值为57.5分(中性区间),26日已跌至46分,接近情绪较低区间,反弹未带动情绪升温,反映出投资者信心不足。

从机构研判来看,多数观点认为A股大概率延续震荡整理格局,“黑色星期四”出现的概率较低,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东方财富网分析指出,11月27日上证指数将聚焦3861点支撑有效性及3883点压力突破动能,量能变化是关键风向标。具体存在两种推演方向:若守住3835点支撑且成交量放大、北向资金由流出转流入,指数或震荡反弹至3857-3879点;若失守则可能下探3822点弱支撑,但整体仍为区间震荡。板块方面,科技股(CPO、AI硬件)、医药板块或延续结构性机会,而军工、石油化工等板块仍存调整压力。

多家基金公司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博时基金认为,市场短期或延续震荡整固走势,但中期不必过度悲观,国内流动性环境保持合理充裕,上市公司盈利底逐步确认;前海开源基金指出,短期不排除指数继续震荡以时间换空间,但长期牛市基础未变;永赢基金则强调,AI产业趋势、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趋势均未改变,叠加12月经济工作会议的潜在政策预期,对后市整体维持乐观。

今日行情展望:聚焦三大关键变量,理性应对震荡格局

综合来看,11月27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四”的概率较低,大概率将延续震荡整理态势,但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需重点关注三大关键变量。

第一,北向资金动向。作为连接中美股市的重要纽带,北向资金的流向直接反映了外资对A股的态度。在美股普涨、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稳定的背景下,若北向资金今日转为净流入,将有效提振市场情绪,为指数反弹提供动力;反之,若北向资金持续流出,可能加剧市场调整压力。从历史规律来看,北向资金对A股的影响更多集中在短期情绪层面,难以改变市场中长期走势,但在震荡行情中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成交量能否有效放大。量能是行情持续性的核心支撑,A股26日的缩量反弹已显露出资金接盘意愿不足的问题。今日若要突破3883点压力位,必须要有成交量的配合,否则反弹难以持续。若成交量能放大至1.9万亿以上,且热点板块形成合力,指数有望向3880-3900点区间发起冲击;若成交量继续萎缩,市场可能维持3822-3883点的区间震荡,甚至下探3835点关键支撑。

第三,政策面与消息面的变化。当前A股处于政策与业绩真空期,三季报披露后缺乏明确催化,市场热点轮动过快。今日需关注是否有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数据等利好消息出台,例如科技创新、消费刺激等相关政策,若有明确政策信号释放,可能成为市场新的主线;同时,需警惕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大宗商品波动等外部利空因素的干扰。

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格局,应理性应对震荡行情,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恐慌。配置上可采取均衡策略,一方面关注受益于美股科技反弹传导的AI硬件、CPO等科技板块,以及具有防御价值的医药、红利资产;另一方面,可布局估值消化充分的优质成长股,利用市场调整优化持仓结构。同时,需严格控制仓位,密切关注关键点位的支撑与突破情况,不追高、不杀跌,聚焦个股基本面和产业趋势,在震荡中把握结构性机会。

结语:美股普涨为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短期暖意,但A股的走势最终仍将由国内经济基本面、流动性环境、政策导向等核心因素决定。11月27日的A股无需过度担忧“黑色星期四”的降临,但也不能对美股涨势抱有过高期待,震荡整理、结构分化仍将是市场的主基调。在年末市场情绪趋于谨慎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应保持理性,聚焦核心变量,把握结构性机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资产的稳健配置。市场的波动永远是常态,唯有坚守价值、敬畏市场,才能在复杂的行情中稳步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财经   早报   黑色   星期   市场   资金   指数   中美   情绪   板块   投资者   行情   压力   基本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