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疍家渔歌新唱,车城深汕又一新起笔

海水涌来白(咧)纱(啊)纱(啊咧),渔(啊)歌(个)唱(咧)起;从小阿嬷教我唱哟,渔火点点照归航吔……

刚刚过去的周末,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民安村天水宫广场人潮涌动,“车城有约·文荟深汕”2025深汕文化嘉年华暨渔歌新韵创艺市集精彩上演。

在这场可观、可玩、可品、可拍、可互动的文化盛宴中,基于疍家传统文化和深汕车城文化创作的渔歌《逐梦海湾》成为最大亮点,迅速“走红”,线上线下流量爆棚,让“车城深汕”文化IP持续出圈。

鲘门中心小学渔歌舞蹈艺术团应邀在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表演此曲。跨越时空的渔歌新唱,不仅唱出疍家文化的现代演变,更以全新表达方式重塑深汕文化体系,开启基层文化自信新篇章,为车城深汕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创新尝试

渔歌新唱“上头”,“传统+现代”激活文化基因

“这几天满脑子都是‘啊咧啰’的旋律,真是‘余音绕梁’。”民安村居民林梓坤兴奋表示,“感谢文化嘉年华让疍家文化精彩出圈。”

这首渔歌为何如此“洗脑”?秘诀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新编渔歌以现代流行音乐为基底,融入《擂茶歌》等传统元素,保留疍家文化韵味的同时更符合现代审美。”《逐梦海湾》词曲作者、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何志铭介绍,“前奏、间奏和尾奏保留原汁原味的渔歌旋律,主歌和副歌部分则采用普通话演唱,类似流行童谣,孩子们学两遍就会,非常喜欢。”

鲜为人知的是,歌词内容吸纳了多位疍家渔民的意见,是音乐人与渔民的“共创”:前半部分回忆海上漂泊岁月,“旧时风浪打竹棚”“篱下灯影伴寒凉”勾勒往昔艰辛;间奏部分展现生活改善,“船儿迎来红太阳”“岸上安居笑声扬”诉说变迁;后半部分则描绘新时代图景,“智造山海写辉煌”“汽笛声声满仓还”表达对深汕迈向新兴车城的憧憬。

文化“打捞”

疍家记忆“出彩”,“渔歌+民俗”诉说时代变迁

岁月无声,渔网、斗笠、浮子、蓑衣、鱼篓等老物件,见证家园蝶变。

翻开地图,鲘门街道民安村如山海托举的明珠。这个从福建迁徙而来的海上家园,是鲘门疍民主要聚居地。先辈以船为家,四海漂泊,生活艰辛。随着社会发展,疍民陆续“洗脚上岸”。如今民安村仍有160多户疍家后裔,但会唱传统疍歌的老人仅存十余位,成为疍家文化宝贵的“活态记忆”。

疍家渔歌文化如何传承?发人深省。

受区党政办委托,音乐制作人何志铭正是疍家文化的“打捞者”。“现在孩子们更喜欢网络歌曲,对传统渔歌兴趣不大。我尝试将疍家渔歌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用流行童谣的形式吸引他们传唱、了解疍家文化。”

系统重塑

车城深汕IP“出圈”,“汽车+文化”驱动高质量发展

面对农民、渔民和产业工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汕坚持“以产兴城、以文润城”,系统性培育兼具传统底蕴、时代气质、本土特色的“汽车+”文化惠民体系,创新打造“车城深汕IP”,为车城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从“车城有约 文荟深汕”文化嘉年华到“深汕星期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从“深物·汕品”文创产品到车城深汕系列微短剧,深汕实现文化供给从“零敲碎打”向“系统集成”跃升,构建“季有盛典、月有精品、周有活动”的文化矩阵:

四月春季嘉年华在比亚迪小漠工厂门口美食街举行,深受工友和村民欢迎;七月夏季嘉年华夏日浪潮市集在鲘门百安村火热上演,麒麟巡游、罗山拳表演,将古老渔村与现代车城完美融合;一系列高品质文化服务精准直达村居、厂区。

渔歌绕梁,回味绵长。

当千年渔韵遇见新兴车城,这首“产城融合、以文兴城”的时代新歌正在唱响。

南方+记者 陶清清

图片 深汕特别合作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陶清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旅游   渔歌   起笔   文化   嘉年华   传统   兴城   渔民   市集   童谣   罗山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