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徐志胜」搞笑,是为讨好李诞吗?

喜人奇妙夜2》第四期(上)有4个作品。

这期整体质量只能说「合格」,4个作品都在所谓「合格」线上下,没什么「新意」。

个人喜爱度排名为:《救「舅」大状师》《伯牙绝弦》《天放的方舟》《龙袍替身》。

这个排名挺艰难。

其中,前三名质量相差无几,都只是「合格」,它们仨基本都是按照一个「公式」进行喜剧创作。《龙袍替身》相对较差。

救「舅」大状师》,「公式喜剧」。

该作选取一个经典人物形象,清朝大状师,戏剧冲突是,大状为给「七舅」申冤,状告某洋人,知府怕惹事,偏袒洋人。

然后,在这个戏剧结构中塞入大量笑点,最后,再来一个「大底」——大状师在乎每一个人的生命,无论贵贱。

《救「舅」大状师》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中间塞入的笑点,挺「荒诞」,笑料量也很足


伯牙绝弦》,「公式喜剧」。

该作解构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他们本是「高山遇流水」般的知音,现在变成「一个人非得缠着另一个人」的故事,然后,再往这个故事里塞笑点以及他们最擅长的元素——「音乐」,最后,再反转一下,他俩确实是「知音」。

「喜」(搞笑)、「剧」(戏剧性)的元素相对平衡吧

我比较困惑的是,「喜夜」节目组放出李诞对该作的「批评」——某些部分用力过猛,虽然该作就是中等水平,李诞所言非虚,但是,其他作品也差不多,为何特意点出该作的缺点?

天放的方舟》,「公式喜剧」。

该作选取一个经典概念「世界末日」进行解构,所谓「世界末日」,并非「天崩地裂」,而是「发生在你身上,任何一件让你痛苦」的事,都可以称之为「世界末日」。

这个解构,有点儿「鸡汤」

以此为基础,主创塞入笑点,最后,以「救狗」为底,煽情收尾。

《天放的方舟》,笑点略微「尴尬」,其中,还有一个模仿「徐志胜一撮弯刘海」的「梗」,莫不是在讨好李诞(要知道,徐志胜本人都不搞笑了,何况是他的刘海)?

亮点在于杨雨光,该作call back 杨雨光在《开学第一天》中的角色,当然,这个笑点也有局限,若是没看《开学第一天》,则有些不明所以。除此之外,其他都是一般的「笑点」。

此外,这个「底」,也有些牵强,强行煽情。

龙袍替身》,该作虽然也有「公式喜剧」之模样,但是,它套的「公式」,更像《欢乐喜剧人》中宋小宝那类作品的「喜剧公式」

笑点尴尬,偏「闹剧」

也有不少人认为,《龙袍替身》,是该期最佳作品,因为它没有上「大底」。

提及「大底」,我发现,有些观众对「大底」非常之抵触

我也理解这种「抵触」,「大底」是一种捷径,很多创作者,不思「笑点」,就想着弄个「大底」把观众「弄哭」。

所谓「纯粹好笑」,真的很难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龙袍替身》,虽然没有「大底」,但它整体「好笑」吗?

可不要「因噎废食」。

我不反对「大底」,我认为「大底」的基础是,前面部分得「好笑」,喜和悲的比例要掌控到位。

为什么喜剧创作者讲究「大底」?

我猜想,大概还是大部分观众喜欢「大底」,这应该是「喜夜」节目组和选手的一个共识。

有「需求」,就有「供应」吧。

众口难调,怎么办?大部分喜剧创作者当然选择取悦基数最大的那部分观众。

不过,观众的口味总是在变化,也许未来,这一套「公式喜剧」就行不通了

以上,就说这些吧,我是桃花岛浪人,全文完。纯属闲聊,请勿以我为准。

#喜人奇妙夜2 #李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娱乐   搞笑   徐志胜   喜剧   公式   龙袍   替身   方舟   观众   创作者   作品   末日   好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