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
“玉不琢,不成器。”
即便是一块好玉,若不经过雕琢,永远成不了器物。
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呢?
尤其在初中阶段,孩子可塑性极强,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
如果家长不管不问!
可能会用“放任”的软刀子,悄悄割断孩子的翅膀。
作为家长,你意识到了吗?
废掉一个初中生,最快的方式,不过是“放任”两个字。
为何这样认为呢?一起解读吧!
01
放任,是温柔的陷阱
许多家长会以为:
初中生还小,升入高中后就懂事了。
殊不知!
大家陷入了误区,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举个例子来说:
邻居家的孩子小浩,上初中时迷上游戏,每天抱着手机不撒手。
一开始,邻居还认为:
“孩子压力大,玩会儿没事。”
结果如何呢?孩子的成绩,从班级前十掉到倒数。
等邻居想管的时候,孩子直接摔门,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还大喊道:
“你们早干嘛去了?”
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孩子第一次逃课、第一次撒谎、第一次抄作业,家长若不及时纠正,就像在墙上敲出第一道裂缝,等裂缝变成大洞,再想补,墙可能已经塌了。
放任,如同温柔的陷阱。
现在不约束孩子,将会面临从“不管”到“管不了”的转变。
02
不管孩子?能力会退化
你知道吗?
放任的代价,远不止成绩差。
比如,朋友的女儿。
升入初中之后,朋友每天忙着生意,只能让女儿自己管自己。
结果呢?孩子养成了“拖延症”。
每天作业都做不完,早起刷牙都要磨蹭半小时。
当中考结束之后。
看到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考上了高中,孩子很崩溃:“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
这个时候,朋友才意识到:
放任不管孩子,导致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前途也变得很渺茫。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会自我教育的人。”
放任的孩子,就像没人修剪的树苗一样,长得再高也是歪的。
缺乏引导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优先级排序,更不会为长远目标努力。
这些能力,恰恰都是成长的必须。
03
价值观扭曲,人生失控
从初中开始。
许多孩子变得任性,甚至会“变坏”!
为何会这样呢?
从教育心理学上来看:
孩子之所以变坏,往往是因为,没人教会他分辨“对和错”!
初中三年,是观念形成的关键期。
这个时候的孩子,可塑性很强,犹如一块海绵,吸收什么就变成什么。
家长若是放任不管,孩子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
观念一旦形成了,以后想要改变,就真的很困难了,将会继续误导着孩子。
举个身边的例子:
14岁的时候,小杰的父母离异。
随后,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没有了父母的管教。
在老人的“溺爱”下,小杰偷钱、打架、逃课,甚至被送进了少管所。
其实,小杰本性不坏。
可缺乏“养育”,爷爷奶奶放任不管的结果,让他的价值观扭曲了。
用哲学家卢梭的话来说:
“人之所以走入迷途,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放任的孩子,最容易陷入“虚假”的陷阱,他们以为是这样。
殊不知,观念错了,路都是完的。
04
如何从“放任”到“有为”?
如果你关心孩子!
就别拿“忙”,当成借口了。
当孩子升入初中!
他们会面临青春期的考验,需要家长恰当的引导。
即便家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多聊聊天,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此外,立规矩要“狠”。
当孩子玩手机超过半小时的时候,就要直接收走。
当孩子作业没写完,就想拿手机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拒绝。
规矩立好了,全家要一起遵守。
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要盲目批评,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找原因,给孩子足够的信心。
鼓励是燃料,打击是冷水,孩子需要的是前者。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
如同园丁种树一般。
该浇水时浇水,该剪枝时剪枝,才能让树长得又高又直。
初中三年,是人生的“定型期”。
家长若是选择了偷懒,未来可能要花更多的力气去弥补。
别让“放任”,毁掉孩子的未来。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若是错过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从现在开始,做个“有为”的家长,用爱和耐心,助力孩子的成长吧。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