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5 月 18 日清晨 5 时 59 分,印度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的发射台上,PSLV-C61 火箭搭载着价值数十亿卢比的 EOS-09 雷达成像卫星腾空而起。这本该是印度航天里程碑式的一刻 —— 这颗被誉为 "边境天眼" 的卫星,将凭借全天候穿透云层的监测能力,为印巴、中印边境提供关键军事情报支持。然而,当现场人群的欢呼声尚未消散,灾难已悄然降临。
升空仅 6 分钟后,火箭第三级发动机突发异常。据 ISRO 实时通报,第三级低温液体发动机虽成功点火,但运行过程中推力骤降,燃料输送系统出现致命波动,导致火箭偏离预定轨道。地面控制中心的屏幕上,代表卫星的光点逐渐从 535 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目标高度急剧下坠,最终消失在孟加拉湾上空。残骸坠落区域距斯里兰卡东海岸仅 370 公里,印度海岸警卫队紧急启动碎片监测,防止造成国际水域污染。
这场悲剧暴露了印度航天技术的深层隐患。作为印度主力运载火箭,PSLV 此前 63 次发射成功率超 90%,但此次失败是其 32 年历史上的第 3 次完全失利。值得玩味的是,印度航天部门独创的 "百分比成功学" 再次引发争议 —— 前两级正常运行被算作 66.6% 的 "部分成功",但这种自欺欺人的计算方式难掩技术短板。事实上,第三级使用的国产低温发动机长期存在燃烧稳定性问题,此次故障极可能与燃料储存、推力调节系统的缺陷有关。
此次失败造成的损失堪称惨重:除了卫星本身的造价,印度军方失去了关键的边境监测能力,原定的农业、环境监测计划也被迫搁置。更严峻的是,这是印度近三年来首次重大航天事故,可能动摇国际合作伙伴的信心 —— 此前印度凭借 "高性价比" 吸引的商业发射订单,或将因技术可靠性存疑而流失。ISRO 主席纳拉亚南在紧急声明中承认,将全面审查故障原因,但舆论质疑,这种 "头痛医头" 的整改能否根治印度航天在系统协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系统性问题。
在莫迪政府高调宣扬 "边境胜利" 的敏感时刻,这场发射事故无疑是一记耳光。社交媒体上,印度网友的评论从最初的欢呼迅速转为愤怒:"纳税人的钱就这样打水漂了!"" 说好的航天强国呢?"更有讽刺者翻出 2024 年火箭升空 1 分钟爆炸的旧闻:" 这次好歹撑到了 6 分钟,进步显著!"。而国际航天界则冷眼观察 —— 当印度雄心勃勃地规划 2040 年载人登月时,连低温发动机的稳定性都未解决,这样的太空梦,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淬炼。
(本文为原创内容,引用信息均来自权威来源)
更新时间:2025-05-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