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4日,酱咖“遵”有味·“汇”爱这一杯——中国咖啡冲煮&杯测大赛遵义城市赛暨汇川首届酱香咖啡生活文化周举办。
短短三天,汇川旅游生态圈1964文化创意园区内涌入近10万游客和市民,日均游客消费突破24万元,网络话题“遵义咖啡节”播放量达20.4万次,相关文稿超3万浏览,全网总阅读量近2200万——数据像升腾的水蒸气,裹着酒香与咖啡香,一路飘出贵州。
很多人没想到,这座以遵义会议和酱酒双名片出圈的城市,竟悄悄把咖啡“酿”出了新味道。
酱咖生活文化周
作为中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和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遵义早已被刻上深厚的酿酒印记。近年来,汇川区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塑造年轻业态,试图让“遵味”不止于酒香,更延伸向生活方式的创新表达。
位于汇川区的1964文化创意园,原是长征十二厂的老厂房,砖墙、钢架、高窗,自带年代滤镜,工业风,一直是咖啡的传统底色。从今年5月起,汇川文旅在园区每周六固定举办“悦遵义·星期六音乐‘汇’”,每场超500名观众到场,直播间7千+的流量,已悄悄把“周末去哪儿”的提问统一成“去1964”。音乐“汇”把声场打开,咖啡节把味蕾唤醒——前者铺垫了人流,后者完成了味觉升级,一前一后,像酿酒里的“前段香”“后段韵”,把文化消费场景连成一条顺滑的“风味曲线”。
音乐“汇”与咖啡“周”,实则是汇川区布局“悦·遵义”“文商旅”场景中的连续动作。它们共同塑造着一个更立体、更年轻的遵义形象。
“酱香咖啡”,到底是什么味道?
获得特调大赛冠军的咖啡师孙彬这样形容:“第一口是咖啡的果酸明亮跳跃,随后酱酒的醇厚缓缓升上来,尾调还有回甘——像遵义这座城市,有底蕴,也不失活泼。”
“咖啡+酱酒”,这正是遵义咖啡节最独特的辨识度。
“早C晚A”“白咖夜酒”,本就是如今年轻人常见的生活节奏。而当酱香咖啡出现,它既模糊了饮品的边界,也击中了他们探索味蕾、追求新奇的心理。在现场,年轻人左手咖啡右手手机,在“酱才好玩”墙前排队打卡,朋友圈和小红书上,“酱香咖啡”成了八月遵义最新的流量密码。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一款网红产品,它背后是遵义作为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的底气。选用真正优质的基酒融入咖啡,既不喧宾夺主,又巧妙增味,形成真正“可饮、可品、可传播”的遵义味道。
从一杯咖啡到一座城的“年轻力”
“我没想到遵义这边会这么多人,全是人头,真的很忙,超级忙的那种忙。”咖啡市集参展咖啡主理人渣叔笑着说。
此次咖啡节,集结了15位来自全国的顶尖咖啡师同台竞技。最终角逐出的前三甲中,有深耕本地多年的咖啡从业者,也有外地赶来的咖啡新秀。比赛之外,更令人惊喜的是普通市民的热情——从拍照打卡的游客到认真品鉴的咖啡爱好者,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节奏。
当手冲咖啡遇上53度酱香基酒,产生的化学反应远超味觉范畴。网友小花说:“遵义咖啡节好热闹,现场已经被咖啡香气填满,真的好喝好看又巨好拍,连喝好几杯根本停不下来!”
怀着宝宝的雪梅则和家人一起慢悠悠在现场打卡:“既能尝特色饮品,又能感受热闹氛围,这样的活动要多办!”
热闹背后,是汇川区像冲咖啡一样“控温、控水、控时”的运营细节:中国咖啡联盟负责赛事专业度,园区提前半年锁定流量,音乐、市集、打卡互动模块化排布,保证每个时间段都有“可晒点”。
从“酿酒”到“酿生活”?
夜幕降临,最后一把吉他扫弦结束,人群却没有散去。有人端着“柏林少女”坐在“火车头”旁,看灯光把老厂房打出金色轮廓;有人拎着刚买的咖啡豆和酱酒,准备回家复刻“遵义味”。
从酿酒到“酿生活”,遵义只用了一杯咖啡的时间。它把最拿手的酱香写进配方,把最熟悉的老厂房改成会客厅,用最地道的热情把年轻人请进来——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风味实验”,结果证明:当酱香遇见咖啡,遵义不仅能“开瓶即饮”,也能“开杯即惊喜”。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是遵义一直在路上,“酱酒+咖啡”的尝试,会有更多的启发!
也许很快,人们提到遵义,会说一句:“走,去遵义喝一杯酱香咖啡。”
来源:聚焦汇川
责任编辑:李俊 欧阳博婧 陈开艳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