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轻生后,父亲卧底群聊,情绪有伤口的孩子,更容易被恶人盯上

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在孩子的手机或者日记里看到“烧烤、蹦迪、水吧、狩猎、笑一下”这几个词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你也许会想,这孩子还挺会玩,课余时间都用来干这些事情了。

然后再联想到孩子最近那惨不忍睹的考试成绩,瞬间火冒三丈,想要冲进孩子卧室臭骂他一顿。

打开门时,却发现孩子根本不在卧室。

可是你明明看到孩子洗漱完毕,走进卧室了啊,关门的时候还跟你说了声晚安呢。

人呢?

窗户大开着,冷风冲进来,卷着窗帘呼啦啦的上下翻动。

此时,你的手机响了,是保安打来的,说有个孩子跳楼了,让你去楼下看看。

你永远也想不到,孩子手机/日记里写下的那些玩乐活动其实是自杀方式的代号。

烧烤就是烧炭,蹦迪就是跳楼,水吧就是投河,狩猎就是勒死自己,笑一下就是喝亚硝酸钠。

这个故事场景虽然是我虚构的,但这些自杀代号、孩子跳楼的事件却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世界上,有一群黑暗的成年人,正在用群聊的方式唆使有情绪困扰的未成年人自杀。

凤凰网《旅途》栏目针对这种“自杀群”拍摄了一组采访。

被采访人叫徐世海,他的儿子在2020年5月12日凌晨3点多的时候从自家窗户跳了下去。

徐世海非常痛苦,同时也很困惑,他实在想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轻生。

明明前一天他和儿子还一起爬了山,一路上有说有笑,晚上,儿子还贴心的给自己倒热水喝,还约好了第二天一起去采摘。

后来,徐世海在儿子的手机里找到了真相。

已经抑郁很久的儿子加入了一个自杀群,在群友的教唆和鼓励下,效仿日漫《东京食种》里的主人公角色,穿着白衬衣黑裤子从窗户一跃而下。

徐世海从此卧底在这个群里,假扮成中小学生,和那些已经相约好要自杀的孩子们聊天,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而那些没有遇到徐世海的孩子,就被死神带走了。

01

6岁以后的孩子,其心理发展需求被严重忽视,情绪压力倍增

作为一个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我在0-6岁婴幼儿群和6-12岁的学龄群都做过教育咨询工作。

我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孩子6岁前,家长们都特别在意孩子的安全感、情绪、自我意识等心理发展指标,各种小心翼翼,唯恐阻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但到了6岁以后,家长们的关注点几乎都放在了学习上,即便有家长仍旧在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因为学习而让步。

如果说6岁前的心理发展是地基的话,6岁之后的学龄期、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就是地基上的承重墙,承重墙不牢固,房子轰然倒塌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6岁以后的孩子逐渐学会了隐藏情绪、隐藏想法,通过察言观色、揣测父母意图来选择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如果察觉到自己要说的话不对父母的胃口,他们就会选择不说。

他们的心理发展指标早已经扩展到了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自我理解、理解他人、性别意识、自尊发展、道德发展、自我统一性等更为复杂的领域。

他们不再只是被喜怒哀乐这些基本情绪所困扰,而是要面对嫉妒、羡慕、憎恨、羞愧、惭愧等更强烈的情绪冲突

这一切发展需求,都因为繁忙的学习而被忽视。

如果你每天和孩子聊天(学习之外的事情)的时间连15分钟都没有,那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大概率是得不到满足的。

我们寄希望于学校来完成这部分任务是不太现实的。

学校、父母都不能给孩子提供心理发育支持,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孩子自我消化。

有的孩子天生乐观一些、坚强一些,情商也比较高,自我消化是没有问题的。

但有的孩子天生敏感一些、脆弱一些、不善言辞,就很容易走向自我毁灭。

徐世海在卧底自杀群中发现,困扰孩子们的问题永远都是那几个:成绩不理想、感情问题、校园霸凌、家庭问题。

这些问题在以前那些年代也有,但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每天都大把玩耍的时间,孩子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都可以在玩耍中消解掉。

现在的孩子就像被关进笼子的小鸟,四处碰壁,无处可逃。

我们要接受这个改变:在这个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网络极其发达的时代养孩子,就是要费更多的精力和脑力。

关注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需求,成为孩子的家庭心理辅导师,为他披上一层坚固的铠甲。

02

无处宣泄压力、无处安放情绪的孩子,会成为坏人的猎物

自杀群里的那些成年人是如何取得孩子们的信任,教唆孩子们自杀的呢?

徐世海说,他们是有步骤,有计划的,目标非常明确

第一步:先建立一个几百人的大群,在这个群里,孩子们可以抱怨、吐槽,说各种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开心的事情,随便聊天。

第二步:从大群里筛选出几十个吐槽的最多的孩子,组建成一个小群,在这个群里,只吐槽、只抱怨,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累积更多的负面情绪,不断渲染厌世的氛围。

第三步:从小群里精准挑选出厌世的孩子,通常只有几个,组建最终的自杀群,在这个群里相约自杀的地点、方式。

教唆者会对那些厌世的孩子说:

错的是这个世界,不是你

你是个干净的孩子,你生不逢时

你只有重启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才能改变这个世界

我似乎明白了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地相信教唆者的话了。

因为他们太想被理解、被共情、被认可了。

在学校里,可能会因为表现不好、作业写不好被老师批评,会因为很多小事被同学嘲笑。

在家里,被家长指责不好好学习,作业写得慢,这也干不好,那也不会干。

就连电梯里的陌生人都要问一句“你考了多少分啊?”

自己的存在仿佛就是一个错误,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而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这不是你的错,是这个世界的错。

孩子的心理防线瞬间就决堤了,我都能想象到孩子那痛哭流涕的样子。

所以,不要再说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不珍惜生命了。

这是有一伙不法分子,有目标的筛选,有计划的教唆认知能力不足的未成年人。

我们要做的是,避免孩子成为这些坏人的猎物:

1、让家成为孩子宣泄压力、安放情绪的第一场所

任何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在家里说,跟我们倾诉,说不出来可以写下来,或者画出来,任何可以倾诉的方式,都要提供给孩子。

2、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

耐心的听孩子的抱怨和不满,能痛痛快快的说完,本身就是一个泄压的过程。

3、不要把孩子的倾诉内容变成批判他的素材

别人为啥只欺负你,你有没有想过?老师为什么只批评你,不批评别人?多大点事,想开就行了。这类话就不要拿出来安抚孩子了。

一个亲子沟通畅快的家庭,是可以容下孩子说任何话题的,也是可以承载孩子所有负面情绪的。

如果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或者沉默不语,我们别觉得是孩子太懂事,太省心了,得警惕一下,是不是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很简单,没有人会永远开心,永远顺利,孩子亦是如此。

采访视频最后,徐世海看着窗外那一撮从水泥、沙子、乱石堆里长出来的野草说:

要是孩子们像野草一样坚强就好了。

我想说,野草的生命力确实是坚强,可是它依旧是脆弱的,因为它长在城市里的道路上。

如果没有人刻意保护它,随便谁都能将它连根拔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育儿   卧底   恶人   伤口   情绪   父亲   儿子   孩子   心理   事情   自我   方式   这个世界   野草   不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