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咖啡圈出了个大新闻:一边是星巴克中国被传130亿美元估值,博裕投资拿下至多60%股权搞合资;另一边,瑞幸直接把店开到了星巴克的“大本营”,美国纽约!

一家忙着调整中国市场布局,一家逆势杀向对方腹地,这场咖啡界的“攻防战”也太有看头了。

更有意思的是,瑞幸还是老配方、老打法:用比星巴克略低的价格,在离对手不足100米的黄金地段开店,再加上“新用户1.99美元喝任意饮品”“一年免费喝咖啡”的狠活,刚开业就客流爆棚。
美国市场调研机构NPDGroup的数据显示,瑞幸纽约两家门店(百老汇大道755号、第六大道800号)日均客流量能到数百人次,大多是年轻消费者,门口排起长队的场景一点不输给国内。

可能有人会问:3.45美元(约24.71元)的滴滤咖啡、4.45美元的美式,比美国星巴克同规格的4.65美元美式、5.65美元拿铁就便宜几毛钱,真能打动美国人?
但你可别小看这一点差价,对于每天都要喝一杯咖啡的美国人来说,长期下来也是笔不小的节省。
而且瑞幸的味道并不拉胯,既然能花更少的钱喝到差不多的咖啡,为啥要为品牌溢价多买单呢?
这套路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瑞幸在国内就是靠这套“性价比+数字化运营”的组合拳逆袭的,现在不过是把成功模式复制到了美国。
但千万别以为瑞幸只靠低价就敢闯美国市场,背后的供应链整合、数字化管理才是真正的底气。

毕竟在美国开店,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门店运营都得跟上,没有过硬的供应链能力,光靠低价根本撑不起来。
而且瑞幸也没傻到照搬国内口味,还会针对性开发本土接受度高的饮品,这都是扩张前的准备。
不过话说回来,瑞幸想在星巴克的老家站稳脚跟,可没那么容易。咱们先说说最大的挑战:品牌认知。
星巴克在美国深耕几十年,市场份额占了三分之一还多,品牌忠诚度超过70%,人家早就不是单纯卖咖啡了,而是打造出了“第三空间”的社交场景。

上班族可以在这谈工作,朋友能在这小聚,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一杯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瑞幸在美国还是个“新面孔”,虽然靠快闪车地推、社交媒体推广吸引了不少尝鲜的人,但想让美国人像信任星巴克那样信任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少美国消费者买东西很看重品牌口碑和品质,对新品牌难免会有顾虑,这可不是靠短期低价就能解决的。

再说说市场竞争环境。美国咖啡市场早就一片红海了,除了星巴克,还有大大小小500多个咖啡连锁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固定客群。
瑞幸想从这些老牌玩家手里抢份额,光靠价格优势肯定不够。短期来看,低价能快速拉新,但长期下去,要是一直靠补贴、打折,利润会承压,还可能让消费者觉得“瑞幸就是便宜货”,想升级品牌形象就难了。
其实瑞幸美国扩张这事儿,还牵扯出一个更值得讨论的话题:中国企业出海,价格真的是万能钥匙吗?
不可否认,低价确实是打开海外市场的“敲门砖”。不管是早年的中国家电,还是现在的跨境电商、茶饮品牌,不少都是靠性价比先站稳脚跟。

就像有些跨境电商平台,靠“1件起批”“极致低价”吸引了大量海外消费者,价格优势在短期内确实好用。
但低价也是把双刃剑。早年有些中国家电品牌,在海外只靠低价拼市场,结果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影响力,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赚的都是辛苦钱,利润薄得可怜。
后来华为、小米改了路子,不搞低价内卷了,转而砸钱搞技术研发、做品牌升级,才慢慢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摆脱了“廉价货”的标签。
中式茶饮品牌也有过教训,国内市场靠低价内卷的品牌,最后大多陷入“低价-低利润-低投入-低品质”的恶性循环,想出海扩张都难。
这说明,价格只能帮你“入场”,但想长期留下来、活得好,还得靠真本事。

回到瑞幸身上,它现在在美国的低价策略,更像是一种“引流手段”,而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后续能慢慢提升品牌认知,让消费者觉得“瑞幸不仅便宜,还品质好、有特色”,再加上供应链本土化、口味适配做得到位,说不定真能改写美国咖啡市场的格局。
但如果一直停留在“性价比咖啡”的层面,不做品牌升级,那海外扩张很可能陷入“扩张-亏损-收缩”的困境。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出海成功的关键从来不是“谁卖得更便宜”,而是“谁更懂本地消费者”。要知道,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需求、消费习惯、文化背景都不一样。

在美国,消费者看重品牌、品质和体验;在其他国家,可能又有不同的偏好。只有真正摸清这些,再结合自身的优势,才能把海外市场做深做透。
瑞幸敢去星巴克的老家“叫板”,这份勇气确实值得点赞。目前来看,它的价格策略确实起到了效果,门店客流不错,但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如何提升品牌忠诚度、如何平衡价格与利润、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都是瑞幸要解决的问题。
不管最后瑞幸在美国市场能走多远,它的尝试都给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一个参考:价格可以用,但不能只用价格。

想在全球市场立足,最终还是要靠技术、靠品牌、靠本土化运营能力。毕竟,消费者买一次低价产品可能是因为便宜,但长期复购,靠的还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和品牌带来的信任。
这场咖啡界的“跨国较量”才刚刚开始,瑞幸能不能在咖啡发源地闯出一片天,星巴克会不会反击,咱们不妨拭目以待。
而对于更多想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瑞幸的经历或许能让它们明白:低价是入场券,但不是长期饭票,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对市场的理解和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