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矿产协议签署后,普京的压力大增。
5月1日,美国传出消息,不仅白宫考虑制裁俄罗斯,美国国会也正在酝酿更恐怖的制裁法案。
这可不是只针对制裁俄罗斯而来,更大的风险是波及到中国印度等与俄罗斯有巨大贸易关系的国家。
这个已经曝光的草案写道,如果普京不采取措施实现乌克兰的和平,美国将对购买俄罗斯能源和矿产的普京合作伙伴征收500%的关税...
那是因为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数据显示,2023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达到2.3亿吨,天然气出口量超2000亿立方米,能源出口收入占联邦预算收入的40%以上。
而在俄罗斯庞大的能源贸易版图中,中国和印度的地位举足轻重。
两国合计占据俄罗斯油气出口总量的45%,双边能源交易额在2024年突破80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俄罗斯年度军费开支的三成。
所以,通过限制俄罗斯与中印的能源贸易,能打击俄罗斯经济。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一举措还隐藏着“一石二鸟”的算计。
一是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重要的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不断上升。
美国试图借制裁俄罗斯能源贸易的机会,给中印两国经济发展制造障碍,遏制两国崛起势头。
二是当前美国国内面临通胀高企、债务危机加剧等多重矛盾,两党为了转移民众视线,急需寻找外部“靶子”。
能源制裁俄罗斯既能迎合部分选民的“反俄”情绪,又能在大选年营造强硬的国际形象,为即将到来的大选造势。
所以,如若这份直指俄罗斯经济命脉的法案真成为现实,那么俄罗斯或将坠入一场难以估量的经济风暴之中...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能源出口长期占据俄罗斯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仅2024年上半年,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带来的收入就高达680亿美元。
一旦与中印等主要市场的贸易受限,专家预测其能源收入可能在未来一年内减半。
若收入锐减,那连锁反应便会迅速传导至金融市场,卢布汇率将贬值。
在过往制裁冲击下,卢布曾创下兑美元单日贬值13%的纪录,如今新制裁预期之下,卢布汇率或将再次承压,陷入剧烈震荡。
接下来能源收入崩塌的多米诺骨牌便会推倒物价防线。俄罗斯的通胀本就如紧绷的琴弦,一旦能源收入锐减,政府调控能力削弱,物价飞涨将难以遏制。
参考2014年制裁后的经济数据,当时俄罗斯通胀率飙升至11.4%,而此次更严峻的形势下,经济学家警告通胀率突破15%绝非危言耸听。
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将随之攀升,面包、燃油等基础物资价格上涨,社会稳定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在军事领域,俄罗斯雄心勃勃的军事现代化计划将被迫按下暂停键。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俄罗斯每年军事预算约2500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采购新型装备和技术研发。
能源收入锐减带来的资金缺口,会让诸如苏-57战机生产线扩建、新型潜艇研发等关键项目因资金短缺陷入停滞。
而在北极这片关乎俄罗斯未来战略的“蓝色疆土”上,开发计划也将因资金紧张举步维艰。
北极航道的建设、资源勘探本就需要巨额投入,制裁引发的资金短缺,无疑会让俄罗斯在北极的战略布局迟滞不前。
更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核武库更新计划也可能因资金不足受到限制,这对其大国地位的根基将造成潜在威胁。
面对这样的后果相信俄罗斯肯定会妥协,不过,这项法案真能如美国所愿顺利实施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因为在这场充满火药味的较量中,中印两大经济体的态度,以及国际能源市场的连锁反应,都能左右这场局势的走向...
首先面对美国的施压,中国的立场始终清晰而坚定。
长期以来,中俄能源合作遵循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会因第三方干扰而动摇合作决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赋予其足够的反制底气。
2024年,中美贸易顺差达2.57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也成为应对外部压力的有力筹码。
与中国明确的态度相比,印度的立场则显得更加微妙。
俄罗斯石油在印度进口能源中占比高达40%,这使得新德里在制裁问题上不得不慎之又慎。
一方面,印度需要俄罗斯的廉价石油以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
另一方面,作为美国“印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印度又不得不考虑与美国的复杂伙伴关系。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让印度在制裁问题上可能会保持谨慎的观望态度。
再就是俄罗斯本身地位,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石油产量占全球份额的12%,天然气出口量更是常年位居世界前列。
如此庞大的供应规模,使得国际能源供应链难以在短期内找到替代品。
一旦制裁生效,俄罗斯能源出口受阻,全球石油市场必将出现巨大的供应缺口。
这种供需失衡很可能引发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而油价的涨跌又会进一步传导至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
从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到普通家庭的出行开支,无一不受影响。
所以,尽管美国来势汹汹,但这场制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至于美国威胁加征500%关税,更多是一种施压手段。
要知道,过高的关税不仅会伤害被制裁方,也会让美国自身的能源企业和消费者付出巨大代价,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很难真正落地实施。
这场围绕俄罗斯能源的全球博弈,看似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单方面施压,实则是国际格局的一次深度震荡。
各方势力如何出招接招,又将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答案仍在迷雾之中...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