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食戟社
国庆假期亲友相聚、外出游玩,美食自然少不了。但欢乐之余,食品安全可别大意!这份针对性指南,帮你避开饮食 “雷区”,吃得开心又放心。

一、家庭聚餐:食材处理是关键
家庭聚餐食材采购多、处理环节杂,最易因操作不当引发微生物污染。
- 采购:新鲜是基础
- 优先选正规商超的食材,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买 “三无” 产品。
- 肉类、海鲜选色泽正常、无异味的,果蔬选表皮光滑、无腐烂变质的,干货(如木耳、腐竹)别买受潮霉变的。

2.处理:生熟必须分开
- 切生肉、生海鲜的刀具、菜板,要和切熟食、果蔬的严格区分,避免交叉污染。
- 食材清洗要彻底,尤其是绿叶菜,可先用流水冲洗,再泡 10-15 分钟,减少农残;贝类等水产品需吐沙干净。

3.烹饪:彻底加热是 “防火墙”
- 肉类、蛋类、海鲜一定要彻底煮熟,比如猪肉中心温度要达 75℃以上,蛋黄和蛋清完全凝固,避免吃溏心蛋、未熟透的牛排。
- 剩菜要及时冷藏,冷藏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加热时中心温度需达到 70℃以上。

二、外出就餐:学会 “看闻查” 避风险
外出旅游或聚餐,餐厅卫生条件参差不齐,学会观察能有效降低风险。
- 选店:优先 “明厨亮灶”
- 尽量选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评级高(如 A 级、B 级)的餐厅,优先选能看到厨房操作的 “明厨亮灶” 门店,避免选无牌无证的小作坊。

2.点餐:避开高风险菜品
- 少点生食或半生食,如刺身、溏心蛋、醉蟹醉虾,这类菜品若食材新鲜度不够或处理不当,易携带细菌、寄生虫。
- 慎点长时间存放的凉菜,尤其是夏季或室温较高时,凉菜易滋生细菌。
3.用餐:注意餐具卫生
- 入座后先检查餐具是否有破损,可用开水简单烫洗餐具;若发现餐具油污、有异味,及时要求更换。
三、零食选购:标签信息别忽略
假期追剧、出游少不了零食,但选购时要警惕化学性危害和质量问题。
- 看标签:三要素必查
- 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买临期或过期产品;查配料表,尽量选添加剂种类少的;查营养成分表,控制高糖、高油、高盐零食的摄入。

2.避 “陷阱”:这两类别买
- 不买散装无标签的零食,如散装坚果、糖果,无法确认生产信息和卫生状况;不买来源不明的 “网红零食”,可能存在非法添加问题。

3.巧储存:开封后及时密封
- 零食开封后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变质或被污染,尤其是饼干、薯片等,开封后放久易变软,还可能滋生细菌。
四、应急处理:出现不适别慌
若食用食物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处理:

- 停止食用可疑食物,保留好食物样本和购物凭证,方便后续调查。
- 轻微不适可多喝水,促进代谢;若症状严重,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食用的食物和时间。
- 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 12315 或 12345 热线投诉举报。
国庆假期安心吃!这份食品安全指南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