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的新发现,直接把全球能源话题推上风口浪尖。
中国地质团队在包头市的老矿区,探明钍储量达到百万吨级别。根据2025年2月底正式公布的数据显示,白云鄂博矿区的钍资源总量已超100万吨,其中新探明的部分就有22万吨左右。
这个矿区本来就以稀土闻名,现在钍的曝光,稀土可能不是中国在资源牌局里的唯一王牌了。美国能源部门反应挺快,内部评估报告很快就出来了,觉得这事可能颠覆现有能源格局。

白云鄂博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北部,矿区面积大约48平方公里,从上世纪20年代发现铁矿开始,就一直是资源重镇。
到50年代,大规模开采铁矿,顺带挖出稀土,后来逐步确认伴生元素包括铌和钍。钍主要以氟碳钙矿形式存在,和稀土氧化物混在一起。
过去开采稀土时,钍往往被当做尾矿堆放,积累了好几万吨。现在,通过先进的地质雷达和钻探技术,团队深入地下几百米,采样分析后确认了深层矿脉的钍分布。

东矿段浓度最高,西矿段分布广,主矿体总储量占全国钍的75%以上。
包钢集团作为主要运营商,年产稀土精矿10万吨多,钍提取率也提升到70%。这不光是数字堆砌,实际意味着中国钍资源总量跃升到140万吨左右,占全球总量的60%。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2年的数据,全球钍储量总量约640万吨,主要分布在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

印度有35万吨左右,巴西和澳大利亚各占一成多,美国本土只有4万吨出头。中国原本探明工业储备28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但这次白云鄂博的新发现,直接把总量推高。
钍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比铀高三四倍,分布广,但开采成本高,因为往往伴生其他矿物。白云鄂博的钍矿属于碳酸岩型和碱性岩型,资源集中,便于开发。
相比之下,美国的钍多在内华达州,储量有限,开采难度大。这就让中美在资源竞争上,拉开差距。

钍不是普通金属,在核能领域的潜力巨大。传统核电用铀燃料,中国铀储量不高,进口依赖大。但钍不同,能通过中子俘获转化成铀-233,实现裂变。
钍基熔盐堆就是这项技术的代表,冷却剂用液态氟化物熔盐,运行温度700摄氏度左右,效率高,废料少,安全性好。
钍的长期潜力能改变能源结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2023年10月在甘肃武威建成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最近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

这在国际上开了先河,证明了技术可行性。
根据中国科学院的估算,一吨钍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万吨煤或200吨铀。全国钍资源140万吨,如果全用于钍基堆,能产生相当于数万亿吨煤的能量。
以中国年用电量10万亿度来算,够全国用上两万年甚至更长,港媒《南华早报》和《经济日报》都报道过类似数据。

钍的优势在于放射性低,不易做武器,废料半衰期短,几百年就降到背景水平。
相比铀堆,钍堆还能在运行中在线添加燃料,减少停机时间。印度也有丰富钍矿,正在开发类似技术,但中国进度更快,已从实验堆走向示范堆规划。
稀土一直是中美贸易战热点,中国占全球供应80%以上,2019年和2025年谈判中,美方多次要求放宽出口管制。

白云鄂博就是稀土主产区,年产值巨大,但开采也带来环境问题,像尾矿坝污染周边水源,包头市附近健康影响明显。钍的伴生,让稀土出口管制多了一层含义。
现在,美国推动供应链多元化,投资本土稀土,但钍的出现让美国担心中国在清洁核能上领先。
钍技术成熟后,中国能源自给率提升,减少化石燃料进口,影响全球市场。钍价格可能上涨,推动更多国家投资。

《南德意志报》和BBC报道过,中国稀土垄断地位已成为战略武器,但矿区环境代价大,民众健康受损。这点得直面,开采需加强辐射防护和尾矿管理。
发展路径上,中国核工业集团已启动钍利用项目。
2011年起,钍基熔盐堆列入国家战略,三步走: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甘肃的2兆瓦堆运行稳定,热量源源不断产生。下一步,计划建小型模块化堆,接入内蒙古电网,提供电力。

国际合作方面,与印度分享经验,因为两国钍资源丰富。2029年左右,小型钍堆可能商用,成本下降。
相比,美国上世纪60年代试过钍堆,但后来转向铀,现在重启投资,拨款上亿美元,但资源有限。全球能源署数据显示,钍总储量635万吨,中国占比大,这让能源地缘政治转向。
钍提取需化学分离,纯度高才能用。白云鄂博的尾矿已积7万吨钍,回收流程优化中。环境评估严格,避免渗漏。

包钢股份作为上市公司,钍矿标的唯一,股价波动大。核能概念股也活跃,但技术突破是关键。中国贫铀富钍,储量比6:1,这路线契合国情,还能与太阳能、风能融合,形成低碳系统。
这个发现强化了能源安全。全球钍分布不均,亚洲欧洲南美都有,但中国集中优势大。钍基堆不需水冷却,可建戈壁干旱区,适合内陆;废料少,减少核扩散风险。
美国调整政策,推动本土勘探,但效果有限。

中国钍储量可结束化石燃料依赖,价值1780亿美元。印度钍矿35万吨,全球第二,但中国140万吨改写棋局。
稀土牌还有效,但钍的潜力让它不再孤单。白云鄂博从铁矿变多元素宝库,开采细节推进,报告完整。能源市场变化,钍价上涨,自给率提高,无重大事故。
未来,钍技术前景广,全球格局可能重塑。

参考资料:
1、调研|第四代核电产业链之钍基熔盐堆梳理 新浪财经 2025-11-03
2、内蒙古发现可供未来6万年使用的燃料储量!或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军情速递 2025-03-03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