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可以放弃,唯独不能放弃赚钱的能力,车停在家里最安全,但那不是买车的目的,人躺在被窝里最舒坦,但那不是人生的意义。”寥寥数语,如利刃般划开现代人安逸的幻象。
我们常被舒适区温柔地包裹着:车库里锃亮的轿车、恒温空调下的沙发、被窝里那慵懒的温暖。这些看似美好的避风港,却悄然成为困住我们生命能量的无形牢笼。
生存能力:我们行走于世的根本依仗
赚钱能力,绝非庸俗之物,它是我们在物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依仗,是我们生存意志最直接的体现。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深刻指出,生命意志的核心表现之一便是维持自身生存的强烈冲动与不懈努力。这种能力,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得以立足、呼吸、存在的基础,是尊严的基石,是选择的底气,是人格独立的保障。
当失业的浪潮席卷而来,当经济寒冬猝然降临,那些曾经被忽视、被怠慢的生存技能,瞬间成为维系生命尊严的救命稻草。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无数曾经的中产阶级一夜之间跌入生存谷底,他们深刻体会到:当温饱成为问题,一切优雅与体面都成了空中楼阁。罗斯福新政不仅重振经济,更在重塑一种认知。个体经济能力是国家韧性的细胞单元。
工具价值:生命之车驶向何方?
车停家中固然安全,可那绝非造车的目的,亦非我们拥有它的意义。汽车的价值,在于它“在路上”的状态,在于它能突破空间的限制,将人带向远方。这正如我们自身的能力,其价值在于使用、在于发挥、在于创造,在于将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

图片来自于网络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四因说”,其中“动力因”与“目的因”尤为关键。我们的“赚钱能力”是强大的“动力因”,但它必须服务于更高、更本质的“目的因”即我们想要实现的、有意义的人生图景。这能力如同锋利的宝剑,若不出鞘,不用于披荆斩棘、开辟道路或守护珍视之物,其锋芒再利,又有何意义?它终将锈蚀于鞘中,成为一件徒有其表的装饰品,辜负了锻造者的心血与它自身存在的价值。这能力是燃料,是引擎,驱动我们驶向自己选定的目的地。无论是家庭的温暖港湾,事业的巍峨山峰,还是服务社会的广阔天地。
舒适陷阱:被窝的温柔禁锢
被窝的舒坦,是身体对休息的天然渴望,是疲惫后的温柔乡。然而,若将此短暂休憩的港湾误认为人生终极归宿,便如同飞鸟自愿折断翅膀,囚于金笼。舒适区是一个奇特的牢笼,栅栏由我们的习惯、惰性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惧编织而成,它内部柔软,令人沉溺,却在不经意间消磨掉生命的锐气与探索的勇气。心理学家称之为“稳态偏好”,即生物体本能地倾向于维持现状,规避风险与改变。然而,人性的光辉,恰恰在于对稳态的不断超越。

图片来自于网络
历史上无数壮举,皆始于对舒适温床的毅然诀别。张骞“凿空西域”,踏上的是一条充满未知凶险、远离长安繁华与安逸的漫漫长路。玄奘西行求法,九死一生,穿越茫茫戈壁雪山,其艰辛远非长安寺庙的宁静可比。哥伦布扬帆远航,挑战的是当时公认的“世界边缘”观念,将生命托付于汹涌莫测的海洋,而非伊比利亚半岛熟悉的港湾。他们的伟大,正在于清醒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绝非蜷缩于已知的、安全的、温暖的角落。它蕴藏在未知的探索、边界的突破、价值的创造以及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之中。躺在被窝固然舒适,但那舒适如同流沙,无声无息地吞没着生命无限的可能。
生命意义:在动态创造中寻找
人生的意义,不在静态的占有,而在动态的创造与实现的过程之中。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存在,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行动、创造来定义自己的本质,赋予自身意义。这意义无法在纯粹的享受和静止的舒适中被完整发现。它需要我们走出被窝,启动引擎,驶向广阔天地,在行动、创造、付出、承担甚至必要的艰辛中去构建、去体悟。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种创造与实现,往往以经济能力的运用为载体。一位工匠的精湛技艺通过其作品得到认可与回报;一位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在市场的检验中创造价值与就业;一位学者深邃的思想通过著书立说或培育桃李得以传播与传承。赚钱能力,在此刻超越了单纯的谋生手段,成为个体能量作用于世界、参与社会协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揭示的,将职业劳动视为一种“天职”,在其中恪尽职守、追求卓越,本身就被赋予了崇高的伦理价值和宗教意义,这是世俗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关键一跃。
永不熄火的引擎:一种生活的态度
因此,永不放弃赚钱的能力,绝非鼓吹拜金主义或沦为物质的奴隶。它本质上倡导的是一种积极入世、勇于担当、持续精进的生活态度。这能力是我们生命引擎的持续动力源。即便在顺境中积累丰厚,也需保持其敏锐与活力,如同定期保养、偶尔拉高转速的汽车引擎,避免在长期闲置中老化生锈。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不放弃”,更是一种深层的危机意识与清醒认知。世界充满变数,昨日安稳可能瞬间倾覆。保持能力的锋利,就是为自己和家人预留一道应对风暴的屏障。它也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责任。不辜负天赋与时光,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尽力释放自己的光与热,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

图片来自于网络
车行于途,承载梦想的重量;人立于世,肩负希望的使命。被窝的温暖固然诱人,但那终究是长眠的预演,而非生命应有的常态。唯有保持引擎的轰鸣,才能在不断前行的路途上,于创造与服务之中,于对星辰大海的仰望与脚踏实地的耕耘之中,真正触摸到、建构起那份独属于我们自己的、饱满而坚实的生命意义。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永不熄火的引擎,才是我们对生命最深沉的敬意与最响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