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在福克斯新闻访谈中道出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若对某一国家实施二级制裁,例如针对俄罗斯石油输华的情况,中国只需对该原油进行加工,成品油便会重新流入全球市场。”
他进一步解释,任何购买这些成品油的国家都将支付更高价格;若无法购得,则不得不寻求替代来源。演播室瞬间安静,主持人玛丽亚·巴蒂罗姆无言以对。
卢比奥的坦率揭示了美国在全球能源博弈中的困境:尽管美国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征收了25%关税,却迟迟不敢对中国采取同等措施。
2025年6月加拿大G7峰会上,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出对中国加征200%“致命关税”,却遭遇了外交史上罕见一幕——欧洲领导人集体低头沉默。
这种沉默背后是冰冷的经济现实。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8560亿欧元,德国汽车业35%的利润依赖中国市场。梅赛德斯-奔驰等企业已公开警告,高关税只是“最粗糙的工具”。
美国对中印两国采取明显差别待遇。8月初,白宫宣布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征收25%的关税,却将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推迟90天。
卢比奥在福克斯访谈中为这种双重标准辩护:“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每天约200万桶,远高于印度的购买量。”玛丽亚·巴蒂罗姆几次欲插嘴,但最后都放弃了。她也明白卢比奥说的句句属实。
能源市场链条解释了美国的顾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国之一,将进口的俄罗斯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后,重新投放全球市场。欧洲正是这些成品油的主要买家之一。
“欧洲的也购买天然气,”卢比奥指出,“虽然有些国家正试图摆脱依赖,但欧洲在自身制裁方面还能做得更多。”
卢比奥警告的核心在于全球能源市场的连锁反应:“若实施二级制裁,中国只需对俄罗斯原油进行加工,成品油便会重新流入全球市场。任何购买这些成品油的国家都将支付更高价格。”
这一观点得到了现实数据的支持。当美国参议院提出对中印征收100%关税的法案时,欧洲国家私下向美国表达了强烈担忧。他们担心制裁导致的供应中断将推高全球能源价格,加剧本已严重的通胀压力。
中方对此作出明确回应:“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经贸能源合作正当合法”,强调中方将继续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措施。
印度对美国制裁的反应提供了另一面镜子。印度石油公司董事长ASSahney明确表示,尽管面临25%的关税,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没有暂停”,购买决定仍完全基于经济考量。
卢比奥的坦白暴露了白宫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当中国将俄罗斯原油转化为成品油重新进入全球市场时,任何制裁都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欧洲领导人用沉默表态,德国汽车业35%的利润依赖中国市场,8560亿欧元的贸易纽带使欧盟无法轻举妄动。
能源市场的全球化逻辑正改写地缘政治规则。美国对印度征收25%关税却推迟对华措施的双重标准,中国炼油厂将俄原油转化为全球商品的能力,以及欧洲对二级制裁的沉默抵制,都在重塑大国博弈的边界。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