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儿育女,辛苦一辈子,图个啥?不就盼着老了有个依靠,得点暖意。
可有些子女,长大后对父母那份心,淡得让人心凉。其实啊,这些苗头,孩子小时候就露出来了。
要是你家孩子有下面这四种习惯,爹妈心里可得有数,趁早给自个儿的晚年铺条实在路。

看看孩子是不是这样:从小眼里只有自己。
好吃的得他先挑,好玩的得他独占,稍不顺心就哭闹甩脸子。
他哪管你累得腰酸背痛,或是手头紧巴巴?这习惯要是扎了根,长大更甭指望他心疼你。
你头疼脑热,他嫌耽误他事;你遇上难处,他嫌你啰嗦麻烦。你掏心掏肺对他好,他心里拨拉的小算盘是:“还能从爹妈那儿捞点啥?”根子在哪?他没学会换位思考,打小就觉得全世界都该围着他转。
《论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若连爹妈的辛苦都不愿体谅,长大了怎会把爹妈的需要放在心上。

想想《人世间》里那角色:亲娘还在病床上躺着呢,他倒好,急吼吼拉着兄弟算计分家产。
平时人影不见,电话没一个,一听老房子要拆,跑得比谁都快,争房产时眼睛放光,老娘病情问都不问。
这种人,心里头就一个“利”字。亲情?在他眼里虚得很,不当吃不当喝。他惦记的,永远是爹妈兜里还剩几个子儿,还能给他刮出多少油水,而不是爹妈身子骨咋样、缺啥少啥。
这份算计刻在骨头里,爹妈老了想靠他?悬!
《增广贤文》说得好:“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他心里若只有粪土,哪还有仁义的地方装爹娘。

认识位老哥,儿子三十好几了,工作有一搭没一搭,没钱了就回家伸手。
有回老哥做个小手术,需要人陪几天床。儿子满口答应,转头就说单位忙,死活请不下假。
最后还是女婿请假陪护的。
他儿子呢?手术当晚就打了个电话,医院门都没进。事后没事人一样回家蹭饭。
这种子女,说是“懒”,其实是骨头软,没担当。家里风平浪静,他在;真需要他出力扛事了,溜得比谁都快。
不是他不懂爹妈难处,是他压根就不愿为爹妈费一点心、出一分力。
担子能推就推,责任能躲就躲。

见过这样的吧?在外头,是出了名的老好人、热心肠,谁有事都肯帮一把。可一进家门,对爹妈说话就变调了,顶嘴、呛声、满脸不耐烦。
饭菜口味稍不合意,脸立马拉得老长;爹妈关心问两句近况,觉得你多管闲事。好像爹妈生来就该伺候他,稍有差池就是罪过。
这份反差,寒心!外人给颗糖,他能记好久;爹妈几十年的养育操劳,他全当看不见。
《孝经》开篇就点明:“夫孝,德之本也。” 对生养自己的至亲都没个好脸色、好态度,这做人的根本,他怕是早丢到脑后了。
尊重爹妈,这是最起码的做人道理!

当爹妈的,养孩子当然不是做买卖图回报。可要是子女的言行习惯,明明白白写着“冷漠”和“自私”,咱也得醒醒神,别把晚年全押在孩子“良心发现”上。
攥紧自己的养老钱,守好自己的老窝,交几个知冷知热的老友。
这比眼巴巴等着那点指望不到的孝顺,实在得多,也靠谱得多。
有时候,早点看清,不是心狠,是活得明白,是给自己留条安稳的后路。老话讲透了:“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
一个人要是连对自己爹妈都学不会亲厚,那做人的根子,怕是早就歪了。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