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的二季报都已披露,作为补贴方的金主在二季度付出了不少利润代价,而换个角度看,受益者有三方,一是我们消费者享受到补贴和更好的服务体验;二是在新一轮扩张期的奶茶店;三是在订单暴增的背景下,最重要的三方即配运力服务方,例如刚发布半年报的顺丰同城,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延续高增长,第三方即时配送直接受益于这场补贴战中。
根据上周五阿里电话会对外卖大战的表态,这场补贴战的时间可能要更久。市场预计这场补贴会进一步渗透到近场电商,而作为运力方的顺丰同城,有望持续受益于这场补贴战,分享着即时零售beta的高增长。
一、当外卖补贴常态化,会发生什么?
先从外卖平台的二季报补贴金额来看。
据市场测算,二季度三家平台合计外卖补贴约400亿元(京东约150亿,美团约百亿出头,阿里约150亿)。由于外卖补贴在5月份集中发力,覆盖时间不足一季度,三季度的补贴强度大概率高于二季度,对平台利润带来的压力将更加明显。
当前市场关注三家补贴金额的节奏,这将直接影响开头所说的受益方,一是奶茶店等餐饮方,二是即时配送的顺丰同城,而决定这场竞争节奏的是挑战者阿里和京东,美团能做的是被动防守,跟上补贴。
根据阿里和京东在业绩会上的表态,两家都表示补贴能为主站带来协同效应,能够激活更多的日活用户,例如阿里称闪购拉动了淘宝dau的20%,带动了更大的流量,用户结构和订单结构都在优化。
透过阿里对闪购的描述,我们认为外卖补贴的时间将进一步拉长,外卖补贴将常态化,甚至接下来战线会渗透到近场电商,也就是市场规模更大的即时零售,补贴的强度大概率会维持下去。
从补贴方的角度考虑,当前追求的是下单频次,也就是单量越多越好。而符合该条件的则是奶茶品类,既是最容易吸引消费者的,顾客付出的单价低,单量又足够多,可维持较高的下单频次。
值得注意的是,奶茶品牌包括连锁餐饮、商超,私域+全渠道运营已经是行业共识,单量增多的背后是直接服务品牌全渠道配送的第三方即配增长,而且这些KA都是贡献的高质量订单。换句话说,奶茶店和连锁餐饮的配送,品牌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和配送效率,越来越多的订单由第三方即时配送方来负责。
因此,我们能看到顺丰同城直接受益于这场外卖大战。
从收入来看,上半年顺丰同城的收入为102.36亿元,同比增长48.8%,收入高增情况下利润也有良好增长,业绩期内活跃商家已达85万,活跃消费者已达2477万。
一是顺丰同城与多家连锁餐饮有紧密的合作,受益于外卖补贴大战的单量增长,如上半年顺丰同城的茶饮配送收入同比增长105%;二是外卖平台的运力不足,需要顺丰同城来补充现有运力;
根据阿里和京东对补贴持续的表态,我们能确认三季度的外卖大战会更加激烈,而上半年就有接近50%增长的顺丰同城,下半年的收入大概率也有不错的表现,将成为这场即时零售大战里高度受益的一家。
二、外卖战场转移到近场电商,效率制胜
我们回顾这场外卖大战的诱因,是美团闪购侵蚀到阿里和京东的腹地,而阿里和京东才开始补贴外卖,借助外卖来顺势打开近场电商,也就是即时零售的大门。更简单的说,电商的战场正从隔日达,演变成小时达的过程,而这背后则需要更大的运力。
根据市场预测,2030年即时零售的市场将超过2万亿。除了阿里美团京东,拼多多和抖音也在入局近场电商,行业也从流量争夺转向效率制胜。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国补政策下,各家平台的价格其实相差不大,而现在重要的是配送环节。
一是最后一公里如何快速地交到用户手上,且要服务体验好,才有机会提高用户的留存率,因此无论是外卖商家,还是非餐品类商家,对配送方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像各平台对闪购业务的补贴,已经让小时达的近场电商产品,不仅送的快,甚至比网购需要等待2-3天的产品还要便宜,这就是即时零售最简单粗暴的逻辑,作为消费者的体验肯定是大幅提升的。
二是近场电商比起餐饮外卖,意味着有更复杂的精细化配送需求和更长的供应链路,在物流端需要打通远近场一盘货、前置仓等全链路的配送,这对配送方的要求更加之高。
比如最常见的商超有冷热生熟多种物品,药品配送必须满足合规性和高时效的双重要求,甚至需要冷链配送,家电数码涉及防损和退换货等需求。
对平台方来说更是如此,特别是没有自建物流的抖音和拼多多们。以往电商平台物流都通过第三方快递承接,入局即时零售,能无缝衔接打造“远近场一体化配送”的第三方即配成为刚需。
面对接下来非餐这个重要的增长点,提升配送服务质量,才能更快的提高即时零售市场渗透率。
所以,对于商家和平台来说,来直接买顺丰同城专业的服务,既省去了高昂的物流建设成本,还能提升消费者的体验,何乐而不为。
能整合全渠道配送、提供全链路协同的第三方即配将成为近场电商里持续受益的一方。
从顺丰同城上半年的表现来看,也能看出商家和平台的正向选择,上半年非餐场景收入同比增长28.6%至21.42亿元,其中面向商家的非餐场景收入更同比增长35.3%,全国性龙头及地区性连锁商超客户双突破,多个连锁药房客户订单数量再创新高。
顺丰同城深入全场景品类打造定制化专业配送方案,例如说,与山姆达成仓店小时达和长距离接驳等合作,包括送货到门店退换货的全流程服务。并依托与顺丰集团的“仓储+转运+同城即配”合作,2025H1共同服务的月结客户贡献外部增量收入2.08亿元(+29.5%),一体化供应链换来了高质量的协同效应。
这种基于效率优化的行业分工,即商流和物流分化将随着即时零售渗透愈发提升。可以说,在即时零售和近场电商的竞争中,顺丰同城就类似于卖铲人的角色,各家平台需要高质量的服务,而顺丰同城则是提供优质服务的效率方。
回到行业机会上看,目前跑通盈利模型的即时零售配送方只有顺丰同城,随着市场空间被打开,顺丰同城也将持续受益于这场行业的大Beta增长中,将逐渐成为各平台最紧密合作的一环。
值得强调的是,顺丰同城并非依赖外卖补贴战才迎来爆发。除了直接受益于即时零售,顺丰同城的业务结构多元化,定位是末端物流的效率加速器的存在。例如,TO-C端“取送买办”服务覆盖生活和工作全场景,特别是高端的商务取送,还可将同城快递直接升舱为即配,以及作为弹性运力帮各大快递做末端揽派件,用无人车接驳,整体规模效应会比做单一即配场景的企业更显著。
所以我们能看到TO-C业务和最后一公里的增长也十分具有韧性,并不只是单靠TO-B业务的增长。
从数据上看,顺丰同城上半年TO-C端的收入为13.12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独享专送”服务收入同比翻3倍;“最后一公里”44.57亿元,同比增长56.9%;两条业务线都在双位数增长的阶段,这说明,即便未来补贴退坡,顺丰同城的业务多元化,多品类客户的积累,依然具备订单密度持续提升的能力,基本盘并不受扰。
在高效的配送网络下,顺丰同城2025H1净利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单位经济持续优化,随着接下来市场的增量,能够为顺丰同城打开更大的盈利空间。
整体而言,外卖补贴只是行业竞争带来的催化剂,加速了顺丰同城的业务扩张节奏。三个业务线取得亮眼的增速,让市场开始重新审视顺丰同城在整个即时零售大图中承担的角色。
在远场电商时代,顺丰、中通这些第三方物流成为商家、个人、平台的基础设施,而近场电商时代,各方也需要高质量的运力提供方。就目前来看,顺丰同城就类似于这样的角色,随着万亿规模的即时零售大门打开,或许也有机会复制远场电商物流巨头们曾走过的市值成长路径。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