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关注过港圈的人都会知道英皇集团。
作为香港娱乐圈的“老大哥”,手底下的艺人大牌云集,包括谢霆锋、容祖儿、Twins这些知名大腕。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英皇最近居然摊上大事了,据说欠下166亿港元的巨债,股价暴跌,市值从百亿缩水到12亿港元。
这位曾经捧出无数巨星、投资内地大片《流浪地球》的英皇,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不过公司亏空最慌的并不是老板,而是容祖儿...
说起英皇,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谢霆锋、容祖儿、Twins这些大牌明星,或者是《新警察故事》《长津湖》这样的票房大片。
但你知道吗?英皇的起点其实是一家小小的钟表店,老板杨受成,1943年出生于香港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父亲修表为生,他20多岁就接手生意,靠着机灵的头脑和过人的社交能力,把小店开到了香港核心地段。
1968年他贷款20万港元开了第一家“英皇钟表珠宝”。
到了70年代,杨受成不满足于卖表,开始玩起了地产 ,他从李嘉诚手里买地,开发豪宅,赚得盆满钵满。
80年代,他成立英皇国际集团,业务覆盖地产、金融、娱乐等多个领域。
如今英皇旗下有七家上市公司,地产集中在香港黄金地段,还投资了内地和伦敦的物业,妥妥的商业巨无霸。
娱乐板块更是英皇的“门面”,90年代,杨受成看准娱乐圈的潜力,接手飞图娱乐,改名英皇娱乐,签下谢霆锋、容祖儿、成龙、张家辉等一众大咖。
英皇电影也风生水起,从《神话》到《红海行动》,还投资了《流浪地球2》这样的内地爆款,赚足了口碑和票房。
可以说英皇不仅是香港娱乐圈的顶梁柱,还在内地市场混得风生水起。
这么牛的公司,怎么就突然欠下166亿港元的债了呢?
事情得从近年来的经营失误说起,2024-2025财年,英皇国际的年报让人捏了把汗:收入13.76亿港元,涨了41.5%,但亏损却高达48.4亿港元,比上一年暴增138%。
这亏损主要来自地产投资的公允价值下跌,加上香港写字楼和商业租赁市场低迷,英皇的现金流被卡得死死的。
更严重的是,截至今年 3 月,英皇有 166 亿港元银行贷款逾期或违约,银行随时可能要求立即偿还。
这消息一出,英皇系股票全线崩盘,市值从百亿跌到12亿港元,投资者的信心也被狠狠打击。
更别提2022年英皇影院业务全线破产,7家影院关门,净负债1.8亿港元,2023年,英皇还花50亿港元买地产,结果中环公寓出租率不到40%,租金连贷款利息都盖不住。
杨受成不是第一次面对债务危机,80年代香港港元危机时,他因过度投资地产欠下3亿港元(相当于现在120亿),豪宅、豪车全被银行没收,身上只剩一套衣服和一块表。
但他没跑路,而是跑到中东搞黄金生意,又回香港开博彩场子,硬生生还清了债务,还把英皇品牌重新做大。
如今82岁的杨受成还能不能再来一次“翻身仗”?
他已经开始行动了:低价抛售资产,比如香港维港峰商铺从2.4亿港元降到9288万港元,伦敦牛津街写字楼也以1.1亿英镑的“腰斩价”卖出。
同时他和银行协商财务重组,优化现金流,削减运营成本,杨受成名下还有几十亿的隐性资产,像豪宅、豪车、藏品,这些都是他的底气,只要操作得当,英皇未必会彻底崩盘。
但时间不等人,82岁的杨受成身体状况堪忧,精力也大不如前。港圈有人担心,他还能不能像当年那样力挽狂澜?
更何况,银行对大额债务的态度很微妙:对小客户可能直接清算,但对英皇这样的“大佬”,银行更希望稳住他,让他慢慢还债,避免像恒大那样的烂摊子。
英皇的危机,不光是杨受成的麻烦,旗下艺人也跟着揪心。
谢霆锋、容祖儿这样的顶流还好,毕竟自带流量和吸金能力,谢霆锋一场演唱会就能让英皇赚得盆满钵满,容祖儿也是公司力捧的“天后”。
但他们的处境也不轻松,容祖儿和杨受成的关系一直被外界解读为“暧昧不清”,她从入行就靠杨受成的力挺,从无人问津到成为英皇“宠儿”。
如今公司危机,她可能面临资源缩水,甚至被转卖到其他公司的风险。
更惨的是那些中底层艺人,英皇娱乐的开支势必缩减,曝光机会减少,这些艺人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港圈的现状已经很残酷,香港电影市场固化,警匪片票房失灵,像《金手指》《海关战线》这样的片子都没能救市。
2024财年,英皇文化产业亏损7.15亿港元,同比下降116.75%。不少艺人已经开始向内地靠拢,参加综艺、拍内地电影,但中底层艺人没有顶流的资源,转型难度更大。
参考资料:英皇166亿港元借贷逾期,容祖儿回应 界面新闻
香港英皇集团深陷48亿亏损危机,“英皇一姐”容祖儿回应:相信集团会有方法处理 潇湘晨报
更新时间:2025-07-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