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还未登机访华,中方“三连降”美债,美媒:世界离不开中国

前言

这几天,华盛顿那边挺热闹,特朗普的访华计划传得沸沸扬扬,市场都在猜测会有啥大动作。

谁知道呢,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又抛了一波美债——已经连续三个月了!美媒却说"世界离不开中国"。

这操作有点意思啊,到底想表达什么?全球这盘棋要怎么下?

作者-山

微妙时刻的精准出牌

访华要来了。可中国这边的动作让人琢磨不透——又减持美债了。

7563亿美元,比上个月少了近10亿,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在抛售了。你说巧不巧,偏偏赶在特朗普筹备访华的当口。美国财政部的报告一出来,华尔街那些分析师的眼珠子都快黏在数字上了,拼命想读出点什么门道。

表面上看挺矛盾的,一边要合作,一边在撤资。中美领导人6月份通话的余温还在,双方都在释放"恢复对话"的信号。

特朗普那边更是积极,不再整天把"对华巨额贸易逆差"挂在嘴边,转而专注达成采购协议。甚至连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管制都开始松动。这种态度转变背后是现实的经济压力——美国真的需要中国

但中方的操作耐人寻味。这次减持并非"无脑抛售",而是精准调仓。当月中国其实买过近50亿美债,但因为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3%,长期债券价格下跌导致净减持。

这种手法表明什么?中国根据市场波动灵活调仓,而非简单的清仓式抛售。既保持金融自主权,又不撕破合作的脸面。这就是高手过招的艺术——你进我退,你紧我松,始终掌握主动权。

36万亿的烫手山芋

说到美债,这玩意儿现在确实有点烫手。

36万亿美元的债务,算下来每个美国人都背着10万美元的账,想想都头疼。更要命的是,2025年6月单月到期国债高达6.5万亿美元,几乎等于德国全年GDP总量。这不是开玩笑的数字。

疫情期间发行的低利率债券如今面临高息置换的残酷现实。若按当前利率展期,2025年利息支出将达1.17万亿美元,超过军费预算的1.3倍。债务雪球滚到这个地步,华盛顿却陷入政治死循环。

共和党要求削减福利支出,民主党坚持加税方案。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僵持不下,就像两个醉汉在悬崖边上推搡。穆迪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已全部剥夺美国最高信用评级,为这场危机写下官方注脚。

难怪连评级机构都不给好脸色看了。美债持有者结构正经历二战以来最深刻转变。外国官方持有比例从2015年的45%骤降至32%,仅2024年日本、中国与英国就联手减持388亿美元。

传统买家的离场迫使美联储印钞接盘,这就像用信用卡还信用卡,加速美元信用的瓦解。美国财长贝森特适时放风,声称"中美目前谈得很好,彼此都有对方想要的东西"。话说得漂亮,可现实是骨感的。美国这边焦头烂额,中国那边早就开始布局了。

中国的多手准备

聪明人不会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黄金储备"八连增"达7390万盎司,环比增加7万盎司。而全球超90%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持黄金,比例创2019年以来新高。中国黄金储备占比仅约3.5%,远低于全球15%的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什么?每增加1%的黄金占比,就需要购入近600吨黄金。这种战略储备空间,成为中国在美债悬崖边的独特缓冲垫

人民币国际化也在悄然推进。2025年6月,数字人民币跨境清算平台处理交易452亿元,同比增长三倍。在深圳前海试点中,香港居民开立数字钱包超200万个,直接使用港币兑换数字货币购物。

这种"数字边境"突破,让人民币国际化避开传统银行渠道的美元结算网。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日均处理金额突破6523.9亿元,累计完成600万亿元交易,铺设着去美元化的轨道。

连美国媒体都开始唱反调了,《选址》杂志直接说"世界离不开中国"。文章提到,仅去年一年,中国新成立的外国投资企业就超过了5.9万家,同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

这种变化可不是偶然的,背后是整个世界格局在悄悄洗牌。

东升西降的时代密码

数字不会骗人,去年外企在中国新开了5.9万家公司。

西班牙投资增长130%!欧盟还在玩"价值观大于经济利益"这套法则,西班牙却用脚投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取得很大进展,他们和冯德莱恩要求的"去依赖化"完全背道而驰。

说到底,西方国家奉行的还是"经济利益至上"的思维。中国只要经济发展可以,就依然对外资有着强大吸引力

从"美元一统天下"到"多中心补位",金融圈的游戏规则正在被重新制定。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11.7%,在"制造业升级"这块,美国恐怕是拦不住了。

美债市场迎来新的布局: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加大参与力度;多种货币资产成为替代补充,如欧债、日债等走向活跃;新力量进入,如数字资产与稳定币基金开始增加对主权债务的配置。

这样一来,美债不再是单一资金依托,而是在多极结构中承担"核心但需他人补位"的角色。现在美国被债务问题几乎快拖垮了,特朗普今年一个劲儿找盟友收关税,也是被美债"逼"得没有办法。

如果他们继续这样亏损下去,不但是入不敷出,甚至是最后一场经济危机过去就会出现"塌方效应"。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不断吸引国际投资涌入,制造业升级加速趋势不可阻止,时间站在哪一方不言而喻

结语

你说这事儿有意思不?访华前"三连降",看着像在较劲,其实是在秀肌肉。中国这手牌打得挺漂亮——既不撕破脸,又不当冤大头

在全球化与去风险化之间,中国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不是那种鲁莽的"一刀切",也不是被动的"随波逐流",而是一种精准的平衡艺术。特朗普访华能不能谈出个好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方能不能理解这种"合作中的自主"。

"东升西降"这个词最近老听到,你觉得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儿,还是说变数还挺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财经   中方   中国   世界   美国   美元   数字   债务   西班牙   黄金   华盛顿   精准   中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