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和一群老同学聚会。
毕业三十年了,除了人变老了,还有人把伴侣也换了好几茬。
也有人离婚后,选择单身;凑合过日子的夫妻也不少。
时间是一把利剑,把情感的世界,戳得千疮百孔。
归纳大家的婚姻观,就是:不管怎么选,我们都会和错的人结婚。

过了婚姻保质期,夫妻之间的“好感”就转移了。
大家都认同,在初遇自己的伴侣时,是有好感的。要不然,也不会牵手,同居,结婚,生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开始后悔,觉得和自己结婚的那个人,是比较糟糕的人,是自己认识的异性群体之中的“下等人”。
张、李本是同学,是我们班一直看好的一对。
他们是初恋,在十几岁就留下好感,也一起去东莞打工,然后创业,自己开加工作坊。
女同学李,却一直抱怨:“他是一个小气的人,还很自私,对老人也不是那么孝顺。”
因为买房的事情,张、李吵了很多次。不是房子怎么买,而是有房子之后,谁家的父母来带娃,常住。
按照传统,是公公婆婆来住;但李家只有两个女儿,应该照顾到岳父母。
还有,孩子要不要去辅导班,也导致争吵。慢慢发现,夫妻的三观,差距太大了。
美国康奈尔大学调研5000对夫妻,得到一个结论:爱情的保质期,不会超过30个月。
保质期过了,要么凑合过日子,要么放手。反正,原有的好感,消失了。
结婚后,大部分的人会认为,枕边人的恶,越来越多。谁脸上的灰尘都看清楚了,并且看腻烦了,厌恶就来了。
更可怕的是,‘好感转移’现象,导致很多夫妻,没有办法过日子。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不可以分给第三人。
结婚后,认为初恋最好。
一些同学聚会上,遇到初恋,那眼里都反光。各种遗憾,似乎要弥补。这也是很多人反对同学聚会的理由。
结婚后,看到好男人都是别人的丈夫,好女人都是别人的妻子。
“这山望着那山高”,比一比,自己的伴侣,往往是最差的那一个。谁都没有涉及到他人的家庭,因此不知道他的锅底,到底有多黑。
如果要求自己的伴侣,如他人一样,画虎不成反类犬。更是烦恼。
结婚后,再遇到“对的人”,相见恨晚。
有人遇到了第三者。这是背叛,但也是“好感”转移出去了。
也有人遇到似乎对的人,但是隐忍。忍耐太久,心中有了一道坎,难受到极致。
“好感”不在夫妻之间,那和谁过,都是错的,不如外人好。

和谁一起过,都是和“自己”过。
结婚之后,人或多或少,会有一种“依赖性”。
只有聪明的人,才知道,婚姻其实是彼此依赖的,也要创造彼此依赖的家庭格局。
女同学王,是农村出生的女孩,很漂亮。
结婚后五六年,确实是全职太太,被丈夫爱到骨子里。
花无百日红。王也慢慢变老,青春不再。丈夫也到了中年,天天努力赚钱,显然是疲惫了。
王同学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一家美甲店,从能养活自己,到月收入八九千。随着收入的增加,她惊讶地发现,丈夫更爱自己了。
婚姻是一个人的避风港,但是你别忘了,在躲避风雨之后,也站起来,给对方躲一躲风雨。
类似王同学的人,不少。
李同学从来不进厨房,但是结婚第八年,他开始下厨,也得到了妻子的认可。
刘同学和丈夫约定,各自管自家的老人。但是后来,她承担了对公公婆婆的照顾,让丈夫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谋生。
说到底,婚姻不是要对方对你负责,而是你持续对自己负责。你能够给对方什么,真的很重要。
任何一种婚姻,一开始都是对的。中途会变成错的。然后你要学会“改错”。
改变自己的真谛,其实是给对方 一个更好的爱人。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你有多好,婚姻就有多好。

其实,选错了人,过对日子就够了。
有一部电视剧《上错花轿嫁对郎》。
人生不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对错,后来的日子,还是靠经营。
如果你发现自己选错了人,其实是你已经“好感”转移出去了,不在枕边人身上了。
此时,从日常生活中,把好感找回来,特别重要,并且要及时,别等婚姻失败才悔悟。
1.夫妻深度交流,用新的方式分工协作。
不要困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而是一起分担赚钱、育儿,养老等。
就算妻子比丈夫更厉害,更有社会地位,也没有关系。毕竟,都是为了这个家庭更好。
尤其是做家务,真不要谁袖手旁观,指手画脚,而携手做,谁空闲多谁来做。
2.人性是自私、贪婪、依赖的,而婚姻是要反人性的。
每个人都承担一份责任,也给对方一点依靠。虽然吃亏了,但也赚到了。
常常为对方考虑,对方会感受到,会感动,会深情。
3.看清楚现实,拨开婚姻的迷雾。
谁家的锅底都是黑的,只是你隔很远的距离,没看到。
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别天真了。谁哄你,都是瞎胡闹,要么劫色,要么骗财,要么逗你玩。那配得上你的“好感”。
人一旦理性起来,才会感触到,自家的围城,也遮挡了很多的风雨。
作者:布衣粗食。
配图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