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十一黄金小长假刚过,一组旅游数据让不少人跌破眼镜:热门景区周边的露营地早在节前一周就被订满,不少游客带着帐篷在山林、湖边“安营扎寨”,甚至有人为了抢一个视野好的营位提前两天出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城市中心的三星级、四星级酒店预订量同比下滑了15%,个别五星级酒店即便推出“住两晚送下午茶”的优惠,入住率也没达到预期。
帐篷怎么就突然“挤走”了酒店?打开社交平台,满屏都是游客分享的露营视频:在大理洱海边,有人清晨煮着咖啡等日出,湖面的薄雾随着阳光升起慢慢散开;在内蒙古草原上, 家人们围着篝火聊天,抬头就是没被灯光污染的璀璨星空;在浙江天目山,年轻人带着便携投影仪,在帐篷里看完了一场露天电影。这些画面里的松弛感,是酒店标间里永远找不到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国庆旅游消费报告》给出了更直观的答案。报告显示,今年国庆小长假期间热门城市酒店均价同比上涨127%,三亚、丽江等地的五星级酒店单晚价格突破5000元,部分网红民宿更是涨到了8000元。而一顶基础款帐篷的日均使用成本仅30-50元,租一个配套水电的营位也才100-200元。巨大的价格差,让不少游客选择用脚投票。
95后游客小林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他原本计划去成都旅游,查了一圈发现市区酒店均价从平时的300元涨到了800元,果断改了行程:背着帐篷坐高铁到成都,花80元租了个城郊营位,省下的钱用来吃火锅、看川剧、逛博物馆。“住酒店就是睡一觉,露营却能每天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钱花得更值。”小林的想法,也是很多年轻游客的心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选择露营的游客中,18-35岁群体占比超过70%,他们的旅游消费中,住宿支出占比从2019年的38%降到了26%,更多钱花在了体验类消费上。
这波帐篷“打败”酒店的现象,不是偶然,而是中国文旅产业重构的信号。此前淄博烧烤的爆火,靠的就是不涨价、讲诚信,让游客感受到了诚意;而那些趁节日涨价、服务缩水的酒店,自然会被游客抛弃。现在的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式旅游”,而是追求有温度、有记忆点的体验。对酒店行业来说,单纯“卖房间”已经行不通了,得学会“卖场景”和“卖体验”。比如有的酒店推出了“露营主题房”,在庭院里搭起帐篷,提供烧烤架和观星设备;有的酒店结合当地文化,打造了“大唐不夜城主题房”、“江南水乡主题房”,让游客在住宿中就能感受到当地特色。
十一小长假的这波消费变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文旅产业的新方向。未来,谁能抓住游客的真实需求,提供高性价比、有特色的体验,谁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而那些固守老模式、只想趁节日“收割”的商家,注定会被市场淘汰。这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升级的新表现——游客更懂得如何花钱,更愿意为真正有价值的体验买单。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